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匦院

匦院

官署名。辽朝置为南面官,属门下省,掌理冤狱,受纳诉状。


官署名。掌议得失、申冤陈屈、揭发秘谋等。唐武后垂拱二年,鱼保宗上书请置匦以受四方之书,于是铸铜匦四个,涂上方色,列于朝堂:青匦叫“延恩”,在东,告养人劝农之事者投之;丹匦叫“招谏”,在南,论时政得失者投之;白匦叫“申冤”,在西,陈抑屈者投之;黑匦叫“通玄”,在北,告天文秘谋者投之。时称匦院。以谏大夫、补缺、拾遗一人充使,知匦事;御史中丞、侍御史一人为理匦使。后来同为一匦。唐玄宗天宝九年改理匦使为献纳使,唐肃宗至德元年复旧。宝应元年,命中书门下选择正直清白官员一人知匦,以给事中、中书舍人为理匦使。唐德宗建中二年,以御史中丞为理匦使,谏议大夫一人为知匦使。到宋朝太宗雍熙元年改匦为检,宋真宗景德四年改为登闻检陆军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二·门下省·左谏议大夫》、《通考·职官考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校籍郎

    官名。南齐置。《南齐书·王奂传》: “校籍郎王植属吏部郎孔琇之以校籍令史俞公喜求进署。”

  • 右三部

    官署名。元世祖中统三年(1262)设,掌兵、刑、工三部事。置尚书二员,侍郎二员,郎中五员,员外郎五员。至元元年(1264) 罢,以兵刑为一部,别置工部。三年,复立。五年,又分为兵刑部与工部。官署名。元

  • 奉信郎

    官名。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以后置,五十员,从九品,为正员,寻改为散从郎,量事大小,受命出使。隶谒者台。

  • 监国

    古代皇帝外出,或诸侯国的国君外出,由太子留守,处理国政,叫做监国。《左传·闵公二年》:“君行则守,有守则从,从曰抚军,守曰监国,古之制之。”三国吴也用亲信大臣监国。以后也有以诸王监国的,如五代后唐明宗

  • 太子主事

    三国魏东宫官,位九品,员无考。官名,三国魏置,九品,掌太子宫事。

  • 部郡从事

    官名,为“部郡国从事”的省称,详“部郡国从事”。州吏名。两汉司隶校尉与部刺史所属有部郡国从事史,魏晋沿置,称为部郡从事,为州刺史所属,职在检察一郡行政,即藩王之在境内者亦兼察之,其权甚重,不得用本郡人

  • 五州制置使司

    官署名。五州为建、霸、宜、锦、白川。辽圣宗统和(983—1012)中设五州制置使。开泰七年(1018 )萧进忠为彰武军节度使兼五州制置。后废。

  • 内柴炭库

    官署名。北宋前期置,隶三司,掌供给宫城及宿卫班直军士薪炭及席荐等物,设监官一人,以三班使臣充任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改隶同农寺。官库名。宋置,属三司或司农等。掌收储薪炭,以供宫城及宿卫

  • 米仓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,地官府司仓下大夫属官,掌管米的收藏与保存,下设米仓下士以佐其职。正二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

  • 中台右相

    官名。见“中台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