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冢宰

冢宰

①相传为殷、周辅政大臣、百官之长。《尚书·伊训》: “百官总己以听冢宰。”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古者天子崩,王世子听于冢宰三年。”春秋战国泛指执掌国政的大臣。后世亦用以称宰相。唐朝中后期,皇帝初崩,新君始立,从诸宰相中选一人摄冢宰,相当于首相之位。②《周礼》天官之长。亦作大(太)宰。居六卿之首,主管宫廷供御事务,参掌大政,总领百官及财赋之政。西魏末、北周建六官府,置为天官府长官。明、清亦作为吏部尚书的别称。参见“大冢宰”、“天官府”。③ 同“宰夫”。《诗经·大雅·云汉》: “鞫哉庶正,疚哉冢宰,趣马师氏,膳夫左右。”陈奂《诗毛氏注疏》: “此冢宰为宰夫。”参见“宰夫”。


官名。1、周设此官,为百官之长,掌率百官佐天子治国,即后代的宰相。《周礼·天官·冢宰》:“惟王建国,辨方正位,体国经野,设官分职,以为民极。乃立天官冢宰,使帅其属,而掌邦治,以佐王均邦国。治官之属,大宰卿一人、小宰中大夫二人……”《尚书·周官》:“冢宰掌邦治,统百官,均四海。”

2、三国魏齐王芳即皇帝位后置此官,为诸公之一,位同司徒、司空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三少帝纪》:“大将军、太尉奉受末命,夹辅朕躬。司徒、司空、冢宰、元辅总率百寮(僚),以宁社稷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上第

    选举制度用语。① 考核儒生或秀才、孝廉等被荐举者对策后获得的最好等级。可被授予较高官职。东汉献帝初平四年 (193),策试儒生,上第赐位郎中,次太子舍人,下第者罢之。南朝宋明帝泰始(465—471)中

  • 北院右中丞

    官名。辽置,见“北院左中丞”。

  • 福建分台

    官署名。元末设置,为御史台的分司机构。顺帝时变乱时起,湖南、湖北、广东、广西、海北、江西、福建等处,文书送到南台则路途不便,直送内台又无先例,于是御史大夫鄂勒特穆奏请在福建设立分台,上述各处文书便可由

  • 鸿胪寺

    官署名。北齐始置,设卿、少卿、丞各一员。职掌外国少数民族宾客接待、朝会及吉凶礼仪,兼管佛教、祆教寺庙,领典客、典寺、司仪等署。历朝沿置。隋初罢典寺署,增崇玄署掌管佛道寺观。文帝开皇三年(583)省入太

  • 药藏府

    药库名。汉代少府所属,又称药府藏,见《汉印分韵》续集,名称的不同可能是印文有颠倒,或设置时代有先后的不同。

  • 待事掾

    散吏名。东汉郡府置,见《巴郡太守张纳碑》,其地位相当于掾,无具体职务。《隶续》一一《苍颉庙碑阴》记左冯翊有持事掾,太山太守李固《恤奉高令教》 (见《文馆词林》六九九)有侍事掾,均为待事掾的误释。晋代犹

  • 建威大夫

    散阶称号。清朝乾隆三十二年 (1767)始定,为武职正一品之封赠。初,武职中属八旗者正、从一品封光禄大夫,属绿营者正、从一品封荣禄大夫。至此,始分正、从,并统一封赠。五十一年,改为建威将军。

  • 公府运曹

    公府诸曹之一。东晋初,晋元帝镇东丞相府置运曹,设运曹参军以掌理曹事。

  • 小吏部

    即“小吏部下大夫”的省称。

  • 尚书都官郎

    即“都官郎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