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军使

军使

①军职。唐高宗仪风(676-678)中置,以黑齿常之为河源军副使、大使,常之在军七年,吐蕃不复为边患。五代沿置,后梁太祖开平元年(907)于辉州砀山县(今安徽砀山)置崇德军,以使领之,始命朱彦让为军使。后晋高祖天福六年(941)改澶州顿邱镇为德清军,改镇使为军使。宋朝置为骑兵都一级统兵官,下有副兵马使、军头、十将、将虞候、承局、押官。上隶马军司。② 五代、宋朝地方行政区划——军之长官。宋朝位县官上、军监下,带京朝官等寄禄官而任职者,称知军事或知军,掌略同知府事。


武官名。(1)唐时为戍边军官。唐制,军队戍守之地,大者称军,天宝以前各军均置军使一人,隶属于都督或节度使,领兵在万人以上者,置营田副使一人;领兵在五千人以上不足万人者,置副使一人。其下均设仓曹、兵曹、胄曹参军各一人。(2)五代时侍卫诸军及禁军将领亦有军使之名,如《资治通鉴·后梁纪三》记乾化二年(公元912年)“戊戌,以侍卫诸军使韩勍为西面行营招讨使,督诸军讨之。”后梁禁军中的左右天兴军、左右广胜军亦置军使,以亲王为之。(3)金置。属诸总管府、节镇兵马司,见“兵马司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直显文阁

    官名。南宋度宗咸淳元年(1265)置,为贴职之一,作为特恩以授中级官员。官名。南宋置,为贴职之一。

  • 侍卫马军司

    官署名。即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。

  • 理欠案

    官署名。北宋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改三司理欠司置,隶比部。哲宗元祐元年(1086)采纳司马光建议,改隶户部。三年,复归比部,由比部郎官领之。

  • 抗表

    官场用语。即臣下用上奏表章的形式表示自己与皇帝意见的不同。《晋书·卫瓘传》: “武帝敕瓘第四子宣尚繁昌公主。瓘自以诸生之胄,婚对素微,抗表固辞,不许。”

  • 侯国门大夫

    官名,掌府门,西汉置,东汉省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。

  • 主管安抚司公事

    官名。北宋若以官阶低者领安抚司事,则为管勾安抚司事。南宋避高宗赵构名讳改称。

  • 左名曹

    宋朝吏部、户部、礼部统称。

  • ①国君即位。《左传·隐公三年》:“桓公立”。②设置官职。《尚书·周书·周官》: “立太师、太傅、太保。”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立舟之侨以为戎右”。君主即位或封定后妃叫“立”,确定太子的名分,封拜王

  • 太弟

    即“皇太弟”,见该条。

  • 园郎

    官名。《汉书·金日碑传》: “元帝崩,故事,近臣皆随陵为园郎。”应为郎官之一种,所属及职掌不详。官名,汉置,为名号性官员,无具体职事。《汉书·金日磾传》:“元帝崩,故事,近臣皆随陵为园郎。敞以世名忠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