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兵备道

兵备道

官名。全称整饬兵备道。明清道员之一。主治兵备事宜。明弘治 (1488—1505) 年间,以武职不修,议增副佥一员,隶于总兵,自此设兵备道者凡四十三处,分巡道兼兵备者五处。皆以布、按二司所属之参政、参议及副使、佥事充任。清顺治 (1644—1661) 中沿设,二处,以分守、分巡、粮储、盐法各道兼兵备者六处。皆隶于巡抚。自乾隆十八年(1753)道员改为实官后,多加兵备衔,先后有八十多人,节制境内都司、守备、千总、把总等武职。


官名。明朝在各省重要地方设置整顿兵备的道员,称为兵备道。其职务是“整理文书,商榷机密,未尝身领军务也”。清朝沿用明制。见《明史·职官志》、《清史稿·职官三·道员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带甲

    战国时步兵的统称。因其穿带甲胄而得名。

  • 西曹令史

    官名。东汉、三国魏、蜀、晋朝置,西曹低级官吏,位低于属,掌文书等。官名,东汉置,位低于掾、属,掌文书等。三国魏、蜀和晋沿置。

  • 邑君

    1、封地为邑的受封女子称邑君。《后汉书·董卓传》:“其子孙虽在髫龀,男皆封侯,女为邑君。”2、邑令的别称。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:“四夷国王,率众王,归义侯,邑君,邑长,皆有丞,比郡、县。”

  • 直隶甲

    清朝兵部职方清吏司所属之办事机构,额设经承一人。

  • 包衣大

    满语官名。意为“包衣头”。汉译为“内管领”。

  • 五官史

    官名,汉置,为长乐宫侍卫官。《后汉书·曹节传》:“节与长乐五官史朱瑀、从官史共普、张亮、中黄门王尊、长乐谒者腾是等十七人,共矫诏以长乐食监王甫为黄门令。”

  • 大宗人

    官名。周朝置。主管宗庙祭祀之礼。一说与“大宗伯”同。《礼记·杂记》:“大夫之表,大宗人相,小宗人命龟,卜人作龟。”孔颖达疏:“大宗谓大宗伯也。相佐威仪。”参见“大宗伯”。

  • 索头单于

    ① 鲜卑拓跋氏首领的称号。《宋书·索虏传》: “ (晋) 惠帝末,并州刺史东嬴公司马腾于晋阳为匈奴所围,索头单于猗駞遣军助腾。”② 官名。十六国时辽西鲜卑段龛所置。《晋书·慕容儁载记》:“ (段) 龛

  • 崇德宫马群司

    官署名。辽朝北面官,掌崇德宫马群饲养蕃息之事。

  • 司甲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夏官府武藏中大夫司甲中士佐官,正一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