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元帅

元帅

官名。春秋晋国始置,为三军中军主将之称,上卿爵,执掌国政,统兵作战。东汉灵帝时置西园八校尉,以小黄门上军校尉蹇硕为元帅,然非汉代定制。督司隶校尉以下,虽大将军亦领属之。北周亦置,为行军元帅简称,总辖军务,皆以宗室或重臣出任,行军出征方置为大军统帅,并非常设职官。开府、设监军、长史、司马、列曹参军等僚佐。隋朝沿袭此制。唐朝元帅皆以亲王任之,掌征伐,兵罢即省。安史之乱后,又置天下兵马元帅,大历八年(773)罢。其后凡调诸道兵马会战,则置元帅或都统,以为战时最高军事长官,多由亲王挂名,副元帅实掌其事,幕职有行军长史、行军司马,掌书记、判官、参谋、兵马史、都虞候等。元朝于各行省置都元帅府,秩正二品,元帅府正三品。郑成功设为各军统帅。其军队分为左、右、前、后、中五军。郑成功自为中军元帅。


官名,春秋时晋文公置。晋置上、中、下三军,中军主将称元帅,上卿爵,统三军,主国政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七年》:“于是乎蒐于被庐,作三军,谋元帅。”注:“晋以中军帅为元帅。”东汉灵帝置西园八校尉,以小黄门上军校尉蹇硕为元帅,督司隶校尉以下及大将军,但非定制。北周为行军元帅的省称,总掌军务,非常职,出征时则置,军事行动结束则免。隋沿其制,唐也置。唐朝元帅多由亲王兼任,副元帅才实掌军务,属吏有行军长史、行军司马、书记、判官、参谋、兵马史、都虞候等。宋沿置。元朝各行省置都元帅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四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刑部中大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秋官府刑部司长官,掌杖、鞭、徒、流、死五刑的判决与执行。下设小刑部下大夫、小刑部上士、小刑部下士以佐其职,领司刺上士、乡法上士、遂法上士、稍法上士、县法上士、

  • 明史馆

    清代内阁所属特开的修书馆。见“内阁修书各馆”。

  • 比饷镇抚司

    官署名。明崇祯十七年 (1644) 李自成农民军进入北京后置。由刘宗敏、李过、李牟、田虎诸人掌习事。向明朝官吏追赃助饷。查明官僚存钱数目; 按官阶高低,定饷银数目之多寡。限定: 内阁十万,部院、京堂、

  • 左正谏大夫

    官名。唐置,属门下省。见“正谏大夫”。

  • 习办

    官名。西夏置,中书位之一。

  • 朝大夫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秋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王族子弟采邑的家臣在朝廷供职者,负责把朝廷政令向采邑君长传达。《周礼·秋官》:“朝大夫,每国上士二人,下士四人,府一人,史二人”,“掌都家之国治,日朝以听国事故,

  • 兵长

    官名,即兵之长帅。《后汉书·朱浮传》:“会上谷太守耿况遣骑来救浮,浮乃得遁走。南至良乡,其兵长反遮之。”注:“兵长,兵之长帅也。”

  • 督办盐政处提调

    官名。清末置,见“督办盐政处”。

  • 仔却本色

    唐古特官。清分设于前后藏,为达赖与班禅宫中之官。为协助却本堪布管理诵经、礼拜、供养等事的喇嘛,隶于却本堪布。民国时期沿置。

  • 六品衔达

    官名。清朝乐部什帮处之属官。“达”乃头领之意,设六品衔二人。分掌演奏掇尔多密乐曲之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