值年河道沟渠处
官署名。清朝工部所属之机构。乾隆十七年 (1752) 置,设值年河道沟渠大臣四人管理。掌京师五城河道沟渠之事,春秋勘察,分别疏濬。先是,顺治元年 (1644) 由街道厅管理京师内外沟渠。雍正四年 (1726) 将内城沟渠交步军统领管理,外城沟渠交街道厅管理。至是划一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改隶民政部。
官署名。清置,属工部。掌京师五城河道沟渠之事。设管理大臣四人,每年由工部奏请皇帝“钦派”工部堂官一人,内务府所属的奉宸苑、颐和园与步军统领衙门堂官各一人充任,任期一年。
官署名。清朝工部所属之机构。乾隆十七年 (1752) 置,设值年河道沟渠大臣四人管理。掌京师五城河道沟渠之事,春秋勘察,分别疏濬。先是,顺治元年 (1644) 由街道厅管理京师内外沟渠。雍正四年 (1726) 将内城沟渠交步军统领管理,外城沟渠交街道厅管理。至是划一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改隶民政部。
官署名。清置,属工部。掌京师五城河道沟渠之事。设管理大臣四人,每年由工部奏请皇帝“钦派”工部堂官一人,内务府所属的奉宸苑、颐和园与步军统领衙门堂官各一人充任,任期一年。
官名。战国周王室置。掌酒政。《增订洛阳金村古墓聚英》第一四图·1银铫刻铭:“左受工、中府,左酒。”
官名。主管竹木器具制造。一说为殷朝官名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 “天子之六工,曰土工,金工,石土,木工,兽工,草工,典制六材。”郑玄注: “此亦殷时制也。”《周礼·冬官·考工记》将此官所司分成七类,各设官
官署名。辽朝置。北面官,亦称“南府”。始于遥辇时期,由遥辇八部中乙室、楮特、突举三部组成,乙室部为核心。太祖继位以后,以耶律欧里思为南宰相,领南府三部。南宰相府成为常设机构,分理全国政事。圣宗时,南府
即“督捕清吏司员外郎”。
官名。金贞祐五年(公元1217年)设,为集贤院的副长官,秩从五品。
临时大总统的副职。其选举与任期均与总统相同。临时副总统是各位的,在临时大总统在位期间,无实际职务。参见“临时大总统”。
侍御史别称。《通典·职官六》: 侍御史“台内之事悉主之,号为台端。他人称之曰端公。”其知杂事者,又号为杂端。侍御史的别称。《通典·职官六》:“台内之事悉主之,号为台端,他人称之曰端公,其知杂事者谓之杂
吏职名。南宋临安府所属开拆司置,有正开拆官、副开拆官、下名开拆官,分管开拆司有关事务。参见“开拆司”。流外官名。宋于三司、开封府各置开拆官,诸州称开拆司,均掌收发文件。
官署名。辽朝置。北面官,统领奚族之北剋军,以剋为军之统帅。
教育行政主管机构,兼领国立诸学校。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 置,设祭酒一员、司业一员、丞三员,另有主簿、录事。领国子学、太学,国子学设博士、助教各一员,学生无常员; 太学设博士、助教各二员,学生五百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