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中都宰

中都宰

官名。春秋鲁置。主管中等都城之行政长官。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 “其后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,一年,四方皆则之。由中都宰为司空。”


官名,春秋时鲁国置,为都城的行政长官。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其后,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,一年,四方皆则之。由中都宰为司空,由司空为大司寇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皮剥所

    官署名。宋太祖开宝二年(969)置,掌割剥死亡马牛驴骡等牲畜,设监官二人,以三班使臣充任。后隶于群牧司。

  • 平越中郎

    即“平越中郎将”。

  • 太平天国后期在“王”下陆续增设的“六等爵”之一。由福王演变而成。1856年,杨韦事件后,翼王石达开入京辅政,天王洪秀全封其次兄洪仁达为福王,以挟制石达开。后因翼王出走及朝臣反对,改为“天福”,始有是爵

  • 侍中武卫将军

    将军名号,三国吴置,掌武卫,领中外诸军事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綝传》:“綝始为偏将军,及峻死,为侍中武卫将军,领中外诸军事,代知朝政。”

  • 临时国际政务评议会

    北洋政府时期国务院内部的临时机构。民国六年(公元1917年)初,关于对德国的和战问题,各方面仍有很大的争论。北洋政府为了应付起见,于三月十三日在国务院内设置临时国际政务评议会,以研究当时的外交关系。评

  • 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司

    官署名。元朝地方监察机构。设于世祖至元十二年(1275),置司真定(今河北正定) ,监治真定、保定、顺德、广平、彰德、大名、怀庆、卫辉、河间等路。二十四年,移司于大名路。二十八年,改肃政廉访司。

  • 卫公

    周朝后代姬常的封号。光武刘秀建武二年,封周朝后代姬常为周承休公,建武十三年又改封为卫公,位在三公上(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)。参看“三公”条。

  • 就进

    官制用语。宋朝官员注授差遣的一种方式。边远地区官员满任后,许免赴京参选,由转运司立格就地注授,称就注。

  • 王国陵长

    官名。晋于王国置陵长、庙长,分掌王国陵、庙之事。南朝梁陈沿置。

  • 司禋郎中

    官名。即祠部郎中,唐玄宗天宝十一载(752)改,肃宗至德二载(757)复名祠部郎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