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曹掾
官名。西汉丞相府、东汉三公府属吏,主东曹,职掌二千石长吏选择迁除。东汉秩比四百石。三国两晋公府沿置。两晋末以参军代之,秩四百石,后罢。十六国亦多置。
官名。西汉丞相府,东汉三公府皆置。汉朝公府办事分曹,有东曹、西曹等,各曹办事官员称曹掾。太尉府东西曹掾秩比四百石,西曹掌府史署用,东曹掌二千石长吏迁除及军吏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。其后,三国两晋公府及十六国皆置。
官名。西汉丞相府、东汉三公府属吏,主东曹,职掌二千石长吏选择迁除。东汉秩比四百石。三国两晋公府沿置。两晋末以参军代之,秩四百石,后罢。十六国亦多置。
官名。西汉丞相府,东汉三公府皆置。汉朝公府办事分曹,有东曹、西曹等,各曹办事官员称曹掾。太尉府东西曹掾秩比四百石,西曹掌府史署用,东曹掌二千石长吏迁除及军吏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。其后,三国两晋公府及十六国皆置。
官名。北齐置,掌左龙局。从九品。
官名。北宋前期置,以幕职州县官充任,掌以经术教授学生。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罢。
官名。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 (978),分染坊为东、西染院,改染坊使为东、西染院使。其后,用为武臣迁转之阶,属西班诸司使。真宗咸平元年 (998),定为同六品。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,
官名。南朝齐高帝建元四年(482)置,属国学,员二人,旋废。
宫中女官名。南朝宋明帝定后宫百官时置,属宣融房,六品。
官署名。明朝置,为供应宫廷薪炭的机构之一。隶内府惜薪司,设佥书、监工以督其事,皆以宦官为之。
官爵名,三国魏置,多用于封归降的北方少数民族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鲜卑传》:“帝遣骁骑将军秦朗征之,归泥叛比能,将其部众降,拜归义王。”
官名。吐蕃官,即内大相,置一人,与大相、副相、内副相、小相、整事大相等共任国事。
官名。十六国北凉段业置。掌管凉州地区少数民族事务。李玄盛以安西将军、敦煌太守领之。见《晋书·凉武昭王李玄盛传》。
见“宝章阁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