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舍
宋朝学校三舍之第一等。神宗熙宁四年(1071)始于太学置,学生一百人。考试分上、中、下三等,上等可直接授官,中等许免礼部试,下等可免解试。上舍生或被选充太学前廊学录、学谕、直学等职事,给月俸。入学满六年获释褐者,称走马上舍。哲宗元符二年 (1099),令州学每年贡上舍生一人入京师,暂入太学外舍,考试合格即升内舍,三次考试不升舍者,遣还州学。徽宗崇宁元年(1102),令州学三年一贡,成绩上等补上舍,中等补下等上舍,下等补内舍,其余为外舍。
宋朝学校三舍之第一等。神宗熙宁四年(1071)始于太学置,学生一百人。考试分上、中、下三等,上等可直接授官,中等许免礼部试,下等可免解试。上舍生或被选充太学前廊学录、学谕、直学等职事,给月俸。入学满六年获释褐者,称走马上舍。哲宗元符二年 (1099),令州学每年贡上舍生一人入京师,暂入太学外舍,考试合格即升内舍,三次考试不升舍者,遣还州学。徽宗崇宁元年(1102),令州学三年一贡,成绩上等补上舍,中等补下等上舍,下等补内舍,其余为外舍。
官名。南朝梁置,属东宫典经局,掌经籍。流外三品勋位。
尚书左、右丞别称。
官名。北魏置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从六品上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载。
官名,汉置,为皇后属官,掌文书诏令文学等。《汉书·外戚传下·孝成赵皇后》:“臣闻许美人及故中宫史曹宫皆御幸孝成皇帝,产子,子隐不见。”
官名。①掌管宗室事务的官员。西汉末亦名宗卿师,郡国皆置。时王莽居摄,以其监视刘姓宗室活动。由二千石中选有德义者充任。纠察教训宗室。有不从教令者,因邮亭书言宗伯以闻。晋朝沿置。武帝咸宁三年(277)因宗
官名。元于太禧宗禋院置院使都典制神御殿事,员额六人,从一品,为太禧宗禋院的长官。
匈奴官名。秦汉时匈奴自左右贤王以下分二十四部,部各置官属。且渠与日逐、当户等诸官号各以权力优劣、部众多寡为高下次第。官名,秦汉时匈奴官名,位在当户下。《汉书·匈奴传上》:“诸二十四长,亦各自置千长、百
即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”。
宫官名。南朝宋太宗定后宫百官时置,六品。
满语,意为“小姐”。清制,亲王至入八分辅国公的女儿统称格格。亲王女称和硕格格,郡王、贝勒女称多罗格格,贝子女称固山格格,入八分镇国公、辅国公女称格格。其许婚时,视其父爵秩品级及嫡庶所出,分别以郡主、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