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龙眠山

龙眠山

一名龙山。古称龙舒山。在今安徽舒城县西南、桐城县北,为二县界山。《舆地纪胜》卷45庐州:龙眠山“在舒城县西南八十里春秋村。如卧龙状。邑人李公麟因此取山号龙眠居士”。“龙眠毓秀”为舒城八景之一。《清一统志·安庆府一》:龙眠山,“《县志》:在县北五里,与华崖对峙。多峭壁,俯清流,若青布潭、碾玉硖诸处尤胜。宋李公麟为泗州参军,归老于此,号龙眠居士, 自绘龙眠山庄图,苏轼为之跋。《旧志》:有东西两龙眠。在县北五里,与华岩对峙,盖东龙眠也”。


古称龙舒山、龙山。在安徽省舒城县城西南与桐城市分界处。形如卧龙,故名。山分东西两支,东龙眠属桐城市,西龙眠属舒城县。西龙眠山势蜿蜒起伏,岩壑幽邃,中多峭壁。山上有二龙井、青龙潭、老虎石、鸡冠石、棋盘石、仙人床、玉峡诸胜,山阴有龙眠寨,峥嵘秀削。宋代著名画家李公麟因爱其胜,归老于此,号龙眠居士,自绘龙眠山庄图,苏轼为之跋。黄庭坚有诗咏龙眠山曰:“诸山何处是龙眠,旧日龙眠今不眠。闻道已随云物去,不应只雨一方田。”东龙眠有青布潭、碾玉峡诸景,还有清代张英、张廷玉父子“大小宰相墓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峨和山

    在今四川茂县西北太平乡境。《元和志》卷32峨和县: “以县有峨和山”,故名。

  • 陈宋口

    在今河北邢台市西北一百二十里黄峪岭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梁贞明元年(915),“周德威闻(刘)西上, 自幽州引千骑救晋阳,至土门,已整众下山, 自邢州陈宋口逾漳水而东,

  • 鱼盘县

    西魏置,属平兴郡。治所在鱼洞戍 (今四川广元市西南昭化镇西北)。隋大业初废入景谷县。古县名。西魏置,治今四川省广元市昭化镇西北。属平舆郡。隋大业初废。

  • 保定郡

    唐至德元年 (756) 改安定郡置,治所在保定县 (今甘肃泾川县北五里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泾川、灵台、镇原三县地。乾元元年 (758) 改为泾州。唐至德元载(756年)改安定郡置,治保定县(今甘肃泾川县

  • 来苏江

    旧名苏历江。在今越南河内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2安南:来苏江“在府城东北。自富良江分流,转而西,直抵锐江。……永乐初,黄福为交趾布政司,以江淤重浚,时王师吊伐,因更今名”。

  • 抱犊固

    又作抱犊崮。即今山东枣庄市东北境之抱犊山。《南齐书·崔祖思传》: 建元三年(481),“淮北义民桓磊磈于抱犊固与虏战,大破之”。

  • 义伦县

    南朝梁置,为崖州治。治所在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三十里南滩。《寰宇记》卷169宜伦县:义伦县“因义伦水为县名”。大业初为珠崖郡治。六年(610)改为儋耳郡治。隋末徙治今儋州市西北中和镇。唐武德五年(622

  • 渔阳县

    ①秦置,为渔阳郡治。治所在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三十里。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 秦二世 “发闾左适戍渔阳”,《正义》 引 《括地志》: “在渔水之阳”,因名。西晋废,后复置。北魏属渔阳郡。北齐废。②隋大业末

  • 曲阳县

    ①秦置,属恒山郡。治所在今河北曲阳县西四里。西汉改置上曲阳县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)复名曲阳县,属中山郡。治所即今河北曲阳县。隋开皇六年(586)改名石邑县,次年又改名恒阳县。唐元和十五年(820)复

  • 华原山

    在今陕西大荔县东朝邑镇附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4朝邑县:华原山“在县西门外。《志》云,绕城西而北,以绝于河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