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泉馆
在今新疆吐鲁番市西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西州交河县:“自县北八十里有龙泉馆。”
在今新疆吐鲁番市西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西州交河县:“自县北八十里有龙泉馆。”
在今陕西黄陵县西南十里。东晋时姚苌于此设杏城镇。《晋书·姚苌载记》:“魏褐飞自称大将军、冲天王,率氐胡数万人攻安北姚当成于杏城。”即此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北华州“治杏城”。《元和志》卷3坊州中部县:杏
西汉置,为琅邪郡治。治所即今山东诸城市。高帝八年(前199)封郭蒙为东武侯,即此。东汉属琅邪国。三国魏为城阳郡治。南朝宋属平昌郡。北魏属高密郡。北齐为高密郡治。隋开皇初郡废,县属密州。十八年(598)
即今四川巴中市北枣林乡。清道光 《保宁府志》 卷31: 枣林铺 “在 (巴) 州北六十里”。
明洪武十六年 (1383) 置,属平越卫。治所在今贵州麻江县北二里。弘治七年 (1494)升为麻哈州。
在今湖南汝城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2桂阳县: 筋竹山在 “县东北七里。峰峦耸峙,竹木蓊郁,重冈复水,回抱左右”。《清一统志·郴州一》谓筋竹山在县东北五十里。
即今山东菏泽市西三十里吕陵镇。汉为吕国都城故址。
1930年改思县置,属贵州省。治所即今贵州岑巩县。据《清一统志·思州府》:岑巩山“在府城西二十里。峰峦层叠,连亘百里”。县因岑巩山为名。按:岑巩,侗语意为大山。在贵州省东部。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。面
北宋置,属兰州。在今甘肃定西县南二十七里。元丰四年(1081)改名定西城。北宋置,在今甘肃省定西市南。元丰四年(1081年)改名定西城。
南朝陈改衡州置,治所在含洭县(今广东英德市西北浛洸镇)。隋开皇九年(589)改为洭州。南朝陈改衡州置,治含洭县(今广东英德市西北浛洸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省英德、清远、佛冈一带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改为
即关西。汉、唐时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。三国魏王粲《从军》诗:“相公征关右,赫怒震天威。”地区名。古人以西为右,亦称关西。汉、唐时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。三国魏王粲《从军》诗:“相公征关右,赫怒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