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黑山

黑山

①在今河北沙河市西北。《元和志》 卷15沙河县: 黑山 “在县西四十里。出铁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5沙河县: “黑山在县西北四十里。山石多黑,因名。《旧志》: 黑山,襄国之名山也。”

②在今河北徐水县西北龙山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安肃县 “龙山” 条下载: “相近者为黑山,背阳面阴,土壤深黑。下有黑山村。”

③一名牛首山。在今山西浮山县东北。《元和志》卷12神山县: 黑山 “今名乌头山,在县东四十四里,黑水出焉”。

④即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北罕山。《辽史·营卫志》: “黑山在庆州北十三里,上有池,池中有金莲。” 宋沈括 《梦溪笔谈》 卷24: “黑山在大幕 (漠)之北,今谓之姚家族,有城在其西南,谓之庆州。予奉使,尝帐宿其下。山长数十里,土石皆紫黑,似今之磁石。有水出其下,所谓黑水也。”

⑤在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调露元年 (679) 三月,“裴行俭大破突厥于黑山”。胡注:“黑山一名杀胡山,在丰州中受降城正北,如东八十里,亦谓之呼延谷。”

⑥当今内蒙古西部大青山一支。《魏书·世祖纪》: 神䴥二年 (429), 拓拔焘车驾 “至黑山, 校数军实”。《资治通鉴》 胡三省注: 黑山在振武北塞外,即杀虎山。

⑦在今辽宁辽阳县南。明 《辽东志》 卷1: 黑山在 “(辽阳) 城南 一百八十里”。民国 《辽阳县志》 卷2黑山 “城东南一百三十里”。产金。

⑧在今辽宁黑山县东北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: 辽州有黑山。即此。今县以黑山为名。

⑨在今黑龙江省木兰县西北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巴彦州: “东北黑山,绵亘百余里,与木兰青山接,故布特哈人虞猎场也,又名蒙古尔山,呼兰民屯自山前后始。”

⑩在今山东淄博市博山城东南十六里。产铁。《清一统志·青州府一》: 黑山 “山石皆黑,冶器取资于此”。又多煤炭。

(11)一名黑麓山。在今河南辉县市北。《水经·清水》: “清水出河内修武县之北黑山。” 郦道元注:“黑山在县北白鹿山之东,清水所出也。” 《清一统志 ·卫辉府一》: 黑麓山 “在辉县东北五十里。两岸壁立,直逼霄汉,亦曰黑山”。

(12)一名墨山。在今河南浚县西北。东汉末,张燕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的大本营在此。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 绍为冀州牧,沮授曰: “还讨黑山,则张燕可灭。” 唐李贤注: “黑山在今卫州卫县西北。”

(13)在今河南封丘县北三里。《后汉书·袁术传》:初平四年 (193),“ (袁) 术引军入陈留,屯封丘。黑山余贼及匈奴于扶罗等佐术,与曹操战于匡亭,大败”。

(14)在今陕西榆林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1榆林镇: 黑山 “在镇南十里。水草甘美。正统中,朔骑内侵,率由此驻牧。成化中始筑塞堡,并种柳万株以防冲突。山下黑水出焉”。

(15)在今甘肃金塔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3肃州卫: 黑山 “在卫北。屹立沙漠中,黑水经其下,为北面之形胜”。

(16)在今宁夏中卫县东三十里。清乾隆 《宁夏府志》 卷3: 黑山 “石色皆黑,盛夏积雪不消”。

(17)又作大黑山。即今缅甸西部之阿拉干山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安南通天竺道: “自骠国西度黑山,至东天竺迦摩波国千六百里。”


(1)古山名。(1)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北。唐调露元年(679年),裴行俭败突厥于黑山,即此。(2)又称杀胡山。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南。《魏书·太武帝纪》:神䴥二年(429年),“车驾东辕,至黑山,校数军实”,即此。(3)又称墨山。在今河南省浚县西北。东汉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飞燕领导黑山军据此。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沮授说绍曰:“还讨黑山,则张燕可灭。”即此。(4)在今陕西省榆林市西。明成化中,巡抚余子俊植柳万株其下。(5)即“青山(1)(1)”。(2)今山名。在辽宁省西南部、大凌河上游东岸。因山上树木繁茂,远望呈黑色,故名。东北—西南走向,海拔600米左右。高峰大青山(1224米)和黑山(1140米),均在建昌县境内。为杏仁重要产地,还产大理石、花岗石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西川河

    又名博罗充克克河。即今青海湟水西源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宁府一》:湟水,“《旧志》:西川水源出西塞外,东流由石峡入境,至卫西北,受北川水,又东合南川水而径城北,名西宁河”。

  • 金筑安抚司

    明洪武十年 (1377) 升金筑长官司置,属贵州卫。治所即今贵州长顺县西北广顺镇。后属贵阳府。万历四十年 (1612) 改置广顺州。明洪武十年(1377年)升金筑长官司置,治今贵州省长顺县西北广顺。属

  • 密须

    亦作密。商、西周诸侯国。姞姓。在今甘肃灵台县西五十里百里乡。《诗经·大雅·皇矣》: “密人不恭,敢拒大邦,侵阮徂共。” 《传》: “国有密须氏,侵阮遂往侵共。” 《左传· 定公四年》: “分唐叔以大路

  • 纶氏

    战国韩邑。在今河南登封市西颍阳镇。《水经·伊水注》:“狂水又西,径纶氏县故城南。《竹书纪年》曰:‘楚吾得帅师及秦伐郑, 围纶氏’者也。”古邑名。战国韩邑。在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南颍阳。《水经注·伊水》引《

  • 神臂山

    亦名神臂崖。在今四川合江县西北焦滩乡南长江边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2泸州: 神臂山在 “州东八十里。亦曰神臂崖。北临江渚,险固可凭。宋淳祐三年,余玠迁州城于山上,所谓铁泸城也”。

  • 灵芝县

    北周大象二年(580)改邺县置,属相州。治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。隋开皇十年(590)复为邺县。古县名。北周大象二年(580年)改邺县置,治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邺镇。为魏郡治。隋开皇十年(590年)复

  • 庾楼

    即庾亮楼。在今江西九江市区北部长江之滨。其矶石突出江岸百许步。相传晋庾亮镇江州时所建。按 《晋书·庾亮传》 有秋夜登南楼事,然亮时江州镇武昌,不在湓城。李白诗云,“清景南楼夜,风流在武昌”,亦未尝言在

  • 卢龙县

    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新昌县置,属平州。治所即今河北卢龙县。大业初为北平郡治。隋末改为肥如县。唐武德二年(619)复名卢龙县,为平州治。元为永平路治。明为永平府治。民国初属直隶津海道。1928年直属

  • 亭口镇

    在今山东平度市西南七十里胶莱河北岸,近高密市界。明置巡司于此。(1)古镇名。在今山东省平度市西南。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年)置巡检司。清废。(2)今镇名。(1)在山东省栖霞市东北部。面积151平方千

  • 迁阳镇

    俗名仙阳镇。北宋置,属浦城县。即今福建浦城县北四十里仙阳镇。古镇名。俗名仙阳镇。北宋置,即今福建省浦城县北仙阳镇。属浦城县。《元丰九域志》:建州浦城县有迁阳镇。南宋绍兴初废。参见“仙阳镇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