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黄鹤楼

黄鹤楼

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西部山巅。三国吴黄武二年 (223) 建。为夏口城防御之瞭望楼。《南齐书·州郡志》: “夏口城据黄鹄矶。世传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上也。边江峻险,楼橹高危,俯临沔、汉。” 《元和志》 卷27鄂州: “吴黄武二年城江夏,以安屯戍地也。城西临大江,西南角因矶为楼,名黄鹤楼。” 崔颢 《黄鹤楼》诗云: “昔人已乘黄鹤去,此地空余黄鹤楼。黄鹤一去不复返,白云千载空悠悠。”《方舆胜览》 卷28鄂州: 黄鹤楼 “在子城西南隅黄鹤山上。此楼因山得名,盖自南朝已著矣”。历代屡有兴废。今楼兴建于1981年,现已辟为黄鹤楼公园。


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城蛇山西端山巅。相传三国吴黄武二年(223年)创建,初建于黄鹄矶头,屡毁屡修。据六朝和唐代文字记载,宋、元、明各代绘画及清末所摄照片,昔日黄鹤楼,轩昂宏伟,辉煌瑰丽,峥嵘缥缈。传说有辛氏在此卖酒,一道士常来酌饮,辛氏不收酒资,道士走时用橘皮在壁上画一黄鹤说:“酒客至拍手,鹤即下飞舞。”辛氏因此致富。越十年,道士复来,取笛鸣奏,黄鹤下壁,道士跨鹤直上云天,辛氏即建此楼等等。历代不少名人到此摹景抒怀,尤以唐人崔颢题《黄鹤楼》一诗,更名闻千古。至清光绪十年(1884年)又焚毁,仅存同治七年(1868年)重建时之铸铜宝顶。1981年重建,1985年竣工。由主楼、配亭、廊院组成。主楼矗立崇台上,钢筋水泥仿砖木结构,占地1200平方米,由72根砥柱支撑,高51.4米。外观五层,内为十层。顶层四面檐下,各悬大幅匾额,正面题“黄鹤楼”,其余三面分别题“楚天极目”、“南维高拱”、“北斗平临”。所有屋面皆覆以琉璃瓦,辉煌璀璨。

黄 鹤 楼


猜你喜欢

  • 迎冬驿

    唐置,在今陕西泾阳县东。北宋废。唐置,在今陕西省泾阳县东。属泾阳县。北宋废。

  • 丰掘场

    清末改丰利场置,即今江苏如东县西北四十里丰利镇。1930年改今名。

  • 泸县

    1913年改泸州置,为四川永宁道治。治所即今四川泸州市。1928 年直属四川省。1950年析城区设泸州市。1951年徙县治于今泸州市小市镇。在四川省南部,毗邻重庆市。属泸州市。面积 1513 平方千米

  • 常河镇

    即今河北平乡县南二十二里常河镇。《清一统志·顺德府二》: 常河镇,“明嘉靖二十一年筑堡”。集镇名。在河北省平乡县城南部。属河古庙镇。人口 1150。 常姓依漳河古道建村,故名。产小麦、玉米。有纺织机械

  • 长冈郡

    北周保定二年(562)改淯阳郡置,治所即今陕西旬阳县东北蜀河镇。三年(563)废。北周保定二年(562年)置,治黄土县(今陕西旬阳县东北蜀河入汉水东岸)。辖境约今陕西省旬阳县东北一带。次年废。

  • 宁浦县

    西晋太康元年(280)改昌平县置,为宁浦郡治。治所在今广西横县西南七里郁江南岸。南朝宋属宁浦郡。隋开皇间为简州治。大业初属郁林郡。唐为横州治,至德中移治今横县。明洪武初废入横州。古县名。三国吴永安三年

  • 错寨

    在今贵州锦屏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1黎平府亮寨司: 错寨 “在司西南。《志》 云,寨南有错寨渡”。

  • 金陵渡

    又名金陵津。在今江苏镇江市北。唐张祜《题金陵渡》 诗: “金陵津渡小山楼。” 即此。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长江边。唐张祜《题金陵渡》:“金陵津渡小山楼,一宿行人自可愁。潮落夜江斜月里,两三星火是瓜洲。”

  • 金城州

    北宋置,为羁縻州,属宜州。治所在金城县 (今广西河池市)。元废。北宋置羁縻州。治金城县(今广西河池市东金城江镇)。为宜州所领。元废。

  • 乐乡关

    清置,属荆门州。在今湖北钟祥市西北双河镇北乐乡关村。《清一统志·荆门州》:乐乡关“在荆门州北八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