鹊尾渚
即鹊岸。在今安徽铜陵、无为、繁昌等县间长江岸。《左传》: 昭公五年 (前537),楚以诸侯及东夷伐吴,“吴败诸鹊岸”。杜注: “庐江舒县有鹊尾渚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庐州府》: “按,鹊尾渚,亦见《南北史》,要属滨江之地,当在今无为州界。《旧志》云: 与铜陵县鹊头山对面。”
即鹊岸。在今安徽铜陵、无为、繁昌等县间长江岸。《左传》: 昭公五年 (前537),楚以诸侯及东夷伐吴,“吴败诸鹊岸”。杜注: “庐江舒县有鹊尾渚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庐州府》: “按,鹊尾渚,亦见《南北史》,要属滨江之地,当在今无为州界。《旧志》云: 与铜陵县鹊头山对面。”
即魏襄王冢。在今河南卫辉市西二十里。《晋书·束晢传》:“初,太康二年,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。或言安厘王冢,得竹书数十车。”世号汲冢书。《穆天子传》藉此流传下来。《竹书纪年》同时出土,后又散失。据《清
一名壑水。即今寨河。淮河支流。源出今河南新县西,东北流经光山县,至潢川县西北入淮河。《水经·淮水注》: “淮水又东,右合壑水。水出白沙山,东北径柴亭西,俗谓之柴水。……又东北入于淮。”
清光绪二十八年 (1902) 置,属锦州府。治所在中后所城 (即今辽宁绥中县)。民国初属奉天辽沈道。1929年直属辽宁省。在辽宁省西南部、辽西走廊西端,南临渤海。属葫芦岛市。面积2764.9平方千米。
即今安徽涡阳县东南西阳镇。民国《涡阳风土记》卷2:西阳集在“东南四十里。……有范蠡冢,在集西”。在今安徽省涡阳县东南。清同治二年(1863年)捻军领袖张乐行于此被捕,不久遇害。
①一名黄山。在今山东平阴县西南东阿镇东北五里。《山海经·中山经》:“缟羝山之首曰平逢之山,南望伊洛,东望谷城之山。”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黄石公与张子房相期,“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,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”。
在今甘肃永登县西南。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 建武十一年 (35),马援率师讨先零羌,羌人“拒浩亹隘。援与扬武将军马成击之”。
即今四川江津市东南广兴镇。清光绪《江津县志》卷2:广兴场“距城一百六十里”。
元改金昌府置,治所在洛阳 (今河南洛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伊川县以北,巩义、登封二市以西,黄河以南,陕西潼关以东地。明洪武元年(1368) 改为河南府。又称河南路。元改金昌府置,治洛阳县(今河南洛阳市
在今台湾省屏东县南。清康熙间高拱乾《台湾府志》卷2:下淡水社“离府治二百四十里”。又作麻里麻仑。在今台湾省屏东县西南,以傍下淡水溪得名。清凤山县丞驻此。
唐永徽元年 (650) 以突厥车鼻可汗属部置,属瀚海都护府。显庆中改属燕然都护府。地在今蒙古国西北部乌布苏省境,唐努乌拉山之南。总章二年 (669) 属安北都护府。后废。唐羁縻州。贞观二十三年(64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