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高村镇

高村镇

在今江西万载县北高村乡。元、明置巡司于此。《清一统志·袁州府》: 高村镇 “在万载县西七十里。旧有巡司,后裁”。


(1)在江西省万载县北部。面积200平方千米。人口1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高村街,人口2890。北宋高姓建村,故名。1956年置高村、锦源等乡,1958年合并设高村公社。1984年改置乡,2000年改置镇。2001年西坑乡并入。产木材、油桐、松脂、笋干、香菇、蜂蜜等。有农机、罐头、造纸、竹木加工等厂。县锦源林场设此。有公路南接芳万公路。(2)在山东省文登市区东南部。面积88.1平方千米。人口3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高村,人口7866。宋初,高姓始居,故名高村。1951年为文登县第一区。1959年建高村公社,1984年置高村镇。青龙河流经。产小麦、玉米、花生、蚕茧、苹果、桃、梨、葡萄等。南部沿海建有对虾养殖池。有平板弹簧、橡塑、钢、减震器等厂。石泽公路经此。北部有坤龙水库和呼雷汤温泉。(3)在河南省淇县东北部、淇河西岸。面积80.8平方千米。人口4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高村桥村,人口1520。原名淇水关。此处地势较高,形如船关,街中心有一石桥,明代改称高村桥。1958年建高村公社,1983年改乡,1993年置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花生等。有造纸、纺线、矿石、磷肥、水泥预制、粮油加工等厂。京广铁路、107国道经此。古迹有花窝遗址、石河岸遗址、北魏田迈造像等。(4)在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北部、辰水北岸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1.4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,苗族占70%。镇人民政府驻逢爷,人口5320。因三面临水,一面傍山,山高水低得名。清嘉庆元年(1796年)移岩门巡检司驻此。1953年麻阳县治迁此。1956年设高村镇,1958年并入高村公社,1961年复置镇。主产稻、蔬菜。有化工、造纸、农机、电机、印刷、酿酒等厂。设有圩场,为湘黔边境重要集市。焦柳铁路经此设站。209国道、辰麻干线在此交会。有滕代远纪念馆。(5)在广东省云安县西北部。面积188.8平方千米。人口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高村,人口1880。原名歌村,因村民爱唱山歌。方言歌、高谐音,后名高村。1950年为云浮县第六区。1961年置高村公社,1983年改区,1986年建镇。地处大绀山西麓的白石河谷地低山丘陵区。农产稻、玉米、甘薯和木薯。林产松、杉。三江杉、金山茶著名。有钨、锡等矿。有农机、化工等厂。有公路接324国道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滦县

    1913年改滦州置,属直隶津海道。治所即今河北滦县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在河北省东部、滦河西侧。属唐山市。面积 1028 平方千米。人口53.6万。 辖12镇。县人民政府驻滦州镇。辽太祖以俘户置滦州

  • 南安江

    即今福建晋江。《元和志》 卷29泉州南安县: “晋为晋安县。陈立为南安县,因县南安江取以为名。” 《清一统志·泉州府》: 晋江 “按: 晋江古名南安江。”

  • 祐川郡

    北周武成元年 (559) 置,属岷州。治所在基城县 (今甘肃宕昌县西北四十八里理川镇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宕昌与岷县交界之地。隋开皇初郡县俱废。北周时置,治基城县(今甘肃宕昌县西北)。后废。

  • 寅塘里

    一曰羊塘里。在今云南洱源县东南邓川镇东一里。民国初有县丞驻此。

  • 满堂围

    在今广东始兴县南隘子镇西南六里满堂村。为客家围楼。清道光十三年 (1833) 动工修建,咸丰十年 (1860) 竣工。历时二十八年。是目前广东省内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客家民居。总体平面近似长方形,有十二

  • 芹城水

    在今北京市昌平县东北。《水经·㶟余水注》:芹城水“出北山, 南径芹城, 东南流注㶟余水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昌平州“黄花镇川”条:“《志》云,芹城在州东三十里,有桥,桥下即

  • 水口站

    元置,即今福建古田县南旧水口。明改为驿。

  • 小城子

    ①即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北小城子镇。1946年于此置宁城县。1948年迁治八里罕镇。②即今辽宁康平县西北小城子镇。清光绪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康平县图:西北有小城。③即今吉林梨树县东北九十里小城子镇。《

  • 华池泉

    在今山西洪洞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1洪洞县:“华池泉在县东十里,……引流溉田,而注于汾。”

  • 漓江

    一作离水。又名桂江。在今广西东部,为西江支流。发源于兴安县猫儿山,流经兴安、灵川、桂林、阳朔、平乐、昭平、苍梧等市县地,至梧州市注入西江。《水经·漓水》: “漓水亦出阳海山,南过苍梧荔浦县,又南至广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