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高平县

高平县

①西汉置,为安定郡治。治所即今宁夏固原县。东汉末废,十六国时复置,前赵为朔州治。北魏太延二年 (436) 改置高平镇,正光五年(524) 复为县,为高平郡治。西魏废帝时改为平高县。

②东汉章帝改橐县置,属山阳郡。治所在今山东邹城市西南。因高平山为名。晋属高平国。南朝宋及北魏、东魏为高平郡治。北齐废。

③三国魏改高平侯国置,属山阳郡。治所在今山东微山县西北一百四里两城乡。《晋书·苟晞传》:晋永嘉五年 (311) 青州刺史苟晞为曹嶷所败,“晞单骑奔高平”。即此。南朝宋移高平郡治此。北齐废。

④三国吴置,属昭陵郡。治所在今湖南隆回县东北高平镇石脚村。西晋太康元年 (280) 改为南高平县,后复名高平县。南朝梁废。

⑤北魏永安中置,属长平郡。治所在今山西高平市西北二十里。郭子章 《郡县释名》 山西卷下:“ 《方舆胜览》 云,四面皆山,而中有平地,故曰高平。” 北齐天保元年 (550) 移治今高平市。北周属高平郡。隋属长平郡。唐武德元年 (718) 为盖州治,六年 (623) 属盖州。贞观元年 (627) 属泽州。清雍正六年 (1728) 属泽州府。民国初属山西冀宁道。1930年直属山西省。1993年改设高平市。

⑥东魏武定七年 (549) 置,属高平郡。治所在今江苏盱眙县西北。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名徐城县。

⑦南朝梁置,为南建州高平郡治。治所在今河南商城县东。北周改为平高县。


(1)古县名。(1)西汉置,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。三国魏废。十六国时复置。北魏初改置镇,正光五年(524年)复为县。西魏末改名平高县。历为安定郡、朔州、原州、高平郡治。汉时其城险固,号称“第一城”。东汉初隗嚣将高峻拥兵据城,汉将耿弇等围攻一年不克。(2)东汉章帝改橐县置,治今山东省微山县西北。因高平山得名。属山阳郡。北齐废。(3)三国吴置,治今湖南省隆回县东北。属昭陵郡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年)改南高平县,旋复改高平县。南朝梁时废。(4)东魏武定七年(549年)置,治今江苏省泗洪县东南半城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名徐城县。一说南朝梁置。(2)古旧县名。北魏析泫氏县置,治今山西省高平市。属高都郡。北周改属高平郡。隋属泽州,大业初属长平郡。唐属盖州。贞观元年(627年)废盖州,属泽州。五代因之。宋属泽州高平郡,金复属泽州。清雍正六年(1728年)后属泽州府。1993年撤销,改设高平市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池州府

    元至正二十一年(1361)朱元璋改池州路为九华府,寻为池州府。明初直隶南京。治所在贵池县(今安徽贵池市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贵池、东至、青阳、石台、铜陵等市县地。清康熙六年(1667)属安徽省。1912年

  • 步北泽

    在今四川盐源县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定莋县:“出盐。步北泽在南。”

  • 西堡长官司

    明洪武十九年(1386)置,属安顺州。治所在今贵州六枝特区北。后属安顺府。清废。明洪武十九年(1386年)置,治今贵州省六枝县北。属安顺州。

  • 瑕县

    本瑕丘县。北宋大观四年 (1110) 为避孔丘讳,改为瑕县。为兖州治。治所即今山东兖州市。旋改嵫阳县。古县名。北宋大观四年(1110年)为避孔丘讳以瑕丘县改置,治今山东省兖州市。为兖州治。旋改为嵫阳县

  • 祐甸

    宋大理置,属永昌府。即今云南昌宁县。元属顺宁府。明改广邑州。

  • 兴庆府

    北宋明道二年(1033),西夏升兴州置,为国都。治所在今宁夏银川市老城。西夏天庆十二年(1205)改名中兴府。西夏明道二年(1033年)升兴州置,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。1038年起为西夏国都。辖境

  • 黄昏荡

    在今江苏宝应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3宝应县: “黄昏荡在县东七里。东南接望直港,东北达县东八十里之凌溪。《志》 云,望直港在县东十五里。宋嘉定八年所浚,西接宋泾河。宋泾即城中市河也,引流而东,接望直

  • 河阴仓

    在今河南郑州市西北。为唐代漕运中转站。《元和志》 卷5河阴县: 唐开元二十二年 (734)裴耀卿为相,“兼转运都使,于是遂分置河阴县及河阴仓。……自江、淮来者悉纳河阴仓,自河阴候水调浮漕送含嘉仓,又取

  • 崇信馆

    馆驿名。辽置,在今内蒙古赤峰市西北四道沟梁附近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上京道引宋薛映记曰: 松山馆 “七十里至崇信馆”。辽建,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西北四道沟梁。为中京通往上京驿路所设驿馆。或即鹿驼帐。一

  • 临晋县

    ①秦置,属内史。治所在今陕西大荔县东朝邑镇西南二里。西汉属左冯翊。东汉末移治今大荔县。三国魏为冯翊郡治。西晋改名大荔县。北魏初复名临晋县,太和十一年 (487) 改为华阴县。②北魏太安二年 (456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