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骁山
亦作马鬃山。在今四川江津市北隔江。《清一统志·重庆府一》:马骁山,“《元统志》:其山萦曲,周三里。形势峭拔。昔有骁骑将军马邈葬此, 因名”。
亦作马鬃山。在今四川江津市北隔江。《清一统志·重庆府一》:马骁山,“《元统志》:其山萦曲,周三里。形势峭拔。昔有骁骑将军马邈葬此, 因名”。
战国时齐邑。在今山东寿光市南三十里纪台村。《水经·巨洋水注》 引 《鲁连子》 曰: “朐剧之人辩者也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18潍州昌乐县 “废剧县”下引 《鲁连子》 作: “孟子,剧之辩者。”古邑名。战
即今湖南湘乡市西谷水乡。《清一统志·长沙府二》 “铜钱湾市”条下:谷水市“在(湘乡)县北(按:应为西)八十里”。
又作石径山。在今北京市石景山区西部。海拔184米。为永定河河防要地。《明史·河渠志》:万历十五年(1587)九月,“神宗幸石景山临观浑河”。即此。
即今广东郁南县南建城镇。明、清为西宁县治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西宁县:“万历五年十一月以泷水县西山大峒置。”
亦作不剌、孛罗。察合台汗国属地。在今新疆博罗市附近。《元史·地理志·西北地附录》 作“普剌”。
①在今山西黎城县北。源于源庄乡源泉村西南。东流河北涉县境内入清漳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2黎城县:玉泉水在“黎城县西北五十里。山下有石窍三,泉喷涌而出。合为一川,入河南涉县界,注清漳”。②在今湖北当阳市西
秦成都太城之街。相当今四川成都市旧城南大街。《寰宇记》卷72成都县引杨雄《蜀本纪》云:“秦惠王遣张仪、司马错定蜀,因筑成都而县之。成都在赤里街,张若徙置少城内。始造府县寺舍,今与长安同制。”东晋常璩《
西汉元康元年 (前65) 置,属京兆尹。治所在今陕西西安市北郊张家堡。东汉废。古县名。西汉元康元年(前65年)益奉明园户置,治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。属京兆尹。东汉初废。
①西汉置,属淮阳国。治所即今河南杞县西南五十里圉镇。《寰宇记》 卷1开封府雍丘县: 圉城,“ 《风俗传》 云,‘旧陈地,苦楚之难,修干弋于境,以虞其患,故曰圉’”。东汉属陈留郡。西晋属陈留国,后废。北
①在今湖南醴陵市南六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63长沙府:五凤山“其山高耸罗列,形类五凤。上有天花台”。②在今云南峨山彝族自治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5嶍峨县:“五凤山在县西南九十里。五山连峙,其势如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