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马迹山

马迹山

①即今江苏无锡市西南,太湖北岸之马山。《舆地纪胜》卷6常州:马迹山“在州东太湖中,岩壁间有马迹隐然,世传秦王游幸,马所践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5常州府武进县:马迹山“其西麓地名西青,石壁屹立,下有马迹,因名。上有避暑宫,相传吴王阖闾故址也。宋置马迹山寨。建炎中,赤心队将刘晏,保马迹山以捍寇。元时亦置巡司。明初下常州,俞通海以舟师略太湖,入马迹山,破张士诚水砦,即此”。原系太湖中主要岛屿,1969年围湖造田,始与北岸连接成半岛。

②在今江苏丹徒市东南三十五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7镇江府:马迹山“在城东南三十余里。有青童君马迹,故名。又有灵洞,抱朴子丹井存焉”。《清一统志·镇江府一》:马迹山,“《府志》:在今紫府观,即道书第四十九福地”。

③在今江西波阳县东北。明《寰宇通志》卷42饶州府:马迹山“在府城东二十里。一名马蹄。晋王炼丹其上, 后人即其处建仙坛”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0饶州府:马迹山,“道书为第五十二福地。晋王遥炼丹其上。有斗坛、炼丹井、石药盂遗迹”。

④在今湖北大冶市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81寿昌军:马迹山“在武昌县南百八十里。石上有双马迹”。

⑤在今陕西旬阳县北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“(旬阳)县北山有悬书崖,高五十丈,刻石作字, 人不能上,不知所述。山下有石坛,上有马迹五所,名曰马迹山。”


又称马山。在江苏省无锡市西南太湖北岸一半岛上。山体主要有砂岩、花岗岩构成。“太湖七十二峰”之一,海拔263.5米。《读史方舆纪要》称,山“西麓地名西青,石壁屹立,下有马迹,因名”。一说世传岩壁间马迹为秦始皇游幸马所踏,故名。山上古迹众多,有吴王阖闾避暑宫、西施伴吴王夫差处盘马湾、东汉光武帝刘秀避难地、清乾隆帝南巡驻跸处的唐贞观时建祥符寺、南宋韩世忠避难处梅梁小隐(又称三老屋)和战鼓墩等。宋置寨,元置巡司。为太平天囯侍王李世贤屯兵抗清之地。抗日战争时为太湖地区革命根据地。峰峦起伏,古木参天,风景优美。昔为岛屿,1969年围湖造田后,始成半岛。山产果品,橘和杨梅尤佳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宣风县

    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属桂州。治所在今广西永福县南。贞观十二年 (638) 废入兴安县。

  • 海安县

    ①西晋置,属高兴郡。治所在今广东台山市西南。后废。②南朝宋泰始七年 (471) 置,属新平郡。治所即今江苏海安县。南齐属海陵郡。后废。唐景龙二年 (708) 复置,属扬州。开元十年 (722) 又废。

  • 武峨郡

    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武峨州置,治所在武峨县 (今越南北太省太原东北武崖)。辖境相当今越南北太省南部地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武峨州。

  • 塔尔巴哈台 (臺) 山

    在今新疆塔城市北、哈萨克斯坦东北。清乾隆 《西域图志》 卷22: 塔尔巴哈台鄂拉 “为准境北屏。山有特里特额达巴,尤称险隘”。

  • 土坪铺

    又作土坪场。即今贵州正安县西南土坪镇。《清一统志·遵义府》 正安县境有土坪铺。道光《遵义府志》卷6正安州:土坪场在“城南九十里”。

  • 游鱼铺

    明置。即今贵州铜仁市西南鱿鱼铺乡。

  • 广惠监

    北宋置,为铸铁钱监,属南平军。在今四川綦江县南一百二十里赶水镇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0南平军:“铸钱监在军西南一里许。渡溪而上于归正坝、松岭��等处取铁, 岁铸钱四万贯。

  • 乌浦

    即乌浒山。在今广西横县东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0横州:乌浒山“昔乌浒蛮所居之地,亦曰乌浦”。

  • 单县

    明洪武二年 (1369) 降单州置,属济宁府。治所在今山东单县南一里。十八年 (1385) 改属兖州府。嘉靖二年 (1523) 以河患徙今治。清雍正十三年(1735) 改属曹州府。民国初属山东济宁道。

  • 陈行镇

    即今上海市闵行区东二十四里陈行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上海县:“陈行镇在城东南二十四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