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踏石
即今安徽枞阳县东下枞阳。明、清置马踏石巡司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桐城县“孔城镇”条:“又有马踏石巡司,在县东南三十里,地名枞阳下镇。”
即今安徽枞阳县东下枞阳。明、清置马踏石巡司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桐城县“孔城镇”条:“又有马踏石巡司,在县东南三十里,地名枞阳下镇。”
即淡邈。今缅甸南部之土瓦。见《明史·外国列传七》 “剌泥”条。
明永乐五年(1407)置,属交趾布政司。治所在东关、慈廉二县(今越南河内市)。辖境相当今越南河内市及河山平省东半部,海兴省部分地。宣德二年(1427)以后地入安南。
亦作林榆山、临余山。又名马坡头。在今河北抚宁县东三十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70卢龙县: “临余山本名临渝山,音讹为余。有关。” 《明一统志》 卷5永平府: 临渝山 “在抚宁县境。峰峦崛起,高千余仞,下临渝
①西晋置,治所在今湖北仙桃市西南。寻改为县。南朝宋废。②东晋隆安五年 (401) 桓玄桥置,属荆州。治所在绥安县 (今湖北荆门市西)。后徙治今湖北洪湖市西北 (原沔阳县西南)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隆安
①即今江西婺源县东北段萃水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8徽州府婺源县 “婺水” 条: 武溪水 “亦出浙源山,东南流经龙尾山,溉田十三顷有奇,下流俱入于绣水”。②即今武水。出今湖南临武县西北,东流入溱水。《水经
明洪武二十七年(1394)置,属永宁卫。治所即今福建厦门市。清顺治十四年(1657)废。明洪武二十七年(1394年)置,治今福建省厦门市。属永宁卫。清顺治十四年(1657年)废。
即今江苏睢宁县西北龙集乡。《清一统志·徐州府二》 “庙湾集”条下:龙家集“在县西北三十里”。
在今江苏南京市区鸡鸣山上。明洪武十八年(1385)在此建观象台,名钦天台。清初在山巅建北极阁。康熙七年(1668)仪器北移,是台遂废。1928年在原址重建气象台。在江苏省南京市城区。为钟山余脉。海拔6
在今河北青县境。《寰宇记》 卷65沧州清池县 “故蒲领城” 条引 《水经注》 云: “今县 (按,今沧县东南旧州镇) 西北六十里漳河西岸,又有北蒲领故城,盖汉末黄巾之乱,有蒲领人流寓于此,遂立此城。”
北宋置,属靖州。即今湖南会同县西北二十八里朗江镇。以朗江 (今渠水) 一名狼江,故名。明置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