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峰岭
在今河南固始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0固始县: 青峰岭在 “县南百里。有泉出焉,流为梅仙河,东北入于淮。《志》 云: 岭跨商、固二邑之境”。
(1)古山名。在今河南省固始县南。梅仙河源出此山,东流入淮。(2)集镇名。在安徽省东至县东部。属洋湖镇。人口 2330。因处青峰岭下得名。古为安庆通徽州要道。有木材加工厂。盛产木材、茶叶。公路接查大与洋红公路。村北罗汉塘有1935年中共贵东县委旧址,青峰岭上有革命烈士纪念碑。
在今河南固始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0固始县: 青峰岭在 “县南百里。有泉出焉,流为梅仙河,东北入于淮。《志》 云: 岭跨商、固二邑之境”。
(1)古山名。在今河南省固始县南。梅仙河源出此山,东流入淮。(2)集镇名。在安徽省东至县东部。属洋湖镇。人口 2330。因处青峰岭下得名。古为安庆通徽州要道。有木材加工厂。盛产木材、茶叶。公路接查大与洋红公路。村北罗汉塘有1935年中共贵东县委旧址,青峰岭上有革命烈士纪念碑。
1945年改新海县置,属河北省。治所即今河北黄骅市。为纪念在此与日本侵略军作战中牺牲的黄骅同志而命名。旧县名。1945年改新青县置,治今河北省黄骅市。1989年撤销,改设黄骅市。
亦作叶堂堡。今四川平武县西北叶塘乡。《明史·四川土司传》:宣德三年(1428),“陈怀等率诸军败贼于忔答坝、叶棠关,夺永镇等桥”。
在今湖北石首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8石首县:田坪址湖在“县南四十余里。……掌于河泊所”。
唐乾元元年 (758) 改安业县置,属京兆府。治所即今陕西柞水县。寻改属商州。五代汉乾祐二年 (949) 改名乾祐县。古县名。唐乾元元年(758年)以安业县改置,治今陕西省柞水县,属京兆府。五代汉乾祐
一作下渣。即今湖北仙桃市东三十里下查埠镇。清光绪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沔阳州(治今沔城镇)东北有下查埠塘。
①在今四川彭山县东北府河注入岷江处。《晋书·李势载记》:东晋永和三年(347), 桓温“次青衣,势大发军距守,又遣李福与昝坚等数千人,从山阳趣合水距温”。即此。②在今四川乐山市东南大渡河注入岷江处。《
①北周置,属博陵郡。治所在今甘肃卓尼县西洮水南岸。隋开皇初并入当夷县。②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安人县置,属藤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容县东北六十里。大业初属永平郡。唐初属藤州,贞观二十三年(649)改为欣道
在今安徽铜陵市西南四里。唐李白《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》:“我来五松下,置酒穷跻攀。征古绝遗老,因名五松山。五松何清幽,胜景美沃州。萧飒鸣洞壑,终年风雨秋。响入百泉去,听如三峡流。”《舆地纪胜》卷22池
即今陕西神木县南万镇。《雍胜略》:“万户峪古为沃壤,有民万家。”宋咸平中,啜吪引赵保吉, 自此入寇麟州,至松花砦。
①北宋置,属寿安县。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南七十六里三乡乡。金属福昌县。②在今甘肃华亭县南八十里上关乡。明置巡司于此。《清一统志·平凉府二》:三乡镇“地有三乡川,故名”。(1)古镇名。(1)北宋置,即今河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