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云谱
在江西省南昌市南郊。为历史悠久的著名道观。始建于东晋大兴四年(321年),为许逊之“净明真境”。唐贞观十五年(641年)改名天宁观,大和五年(831年)改为太乙观。北宋至和二年(1055年)敕建为天宁观。清顺治十八年(1661年)画家朱良月(即朱耷,号八大山人)偕弟来此隐居,重新修建,定名青云圃。清康熙时改今名。现有殿宇均建于清光绪年间。主要建筑有关帝殿、吕祖殿、许祖殿。内设八大山人纪念馆,八大山人墓(衣冠冢)亦迁于此。
青云谱朱耷塑像
在江西省南昌市南郊。为历史悠久的著名道观。始建于东晋大兴四年(321年),为许逊之“净明真境”。唐贞观十五年(641年)改名天宁观,大和五年(831年)改为太乙观。北宋至和二年(1055年)敕建为天宁观。清顺治十八年(1661年)画家朱良月(即朱耷,号八大山人)偕弟来此隐居,重新修建,定名青云圃。清康熙时改今名。现有殿宇均建于清光绪年间。主要建筑有关帝殿、吕祖殿、许祖殿。内设八大山人纪念馆,八大山人墓(衣冠冢)亦迁于此。
青云谱朱耷塑像
即朱雀航。在今江苏南京市秦淮河上。又作大桁。即朱雀航。在今江苏省南京市中华门内。跨秦淮河上。秦淮河上二十四航中,此为最大,故称。为建康城南面门户。
即今四川通江县东北洪口镇。1935年初川陕革命根据地所置城口县迁治于此。集镇名。在浙江省泰顺县城东北部。洪口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1330。 仙居溪、葛溪在此汇流,河床遂宽,故名。产茶叶、油茶籽。有陶
春秋秦邑,在今陕西洛川县东南鄜城村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 秦文公于此作鄜畤。古邑名。即今陕西省洛川县东南鄜城。春秋时属秦。西汉时置为鄜县。
西汉置,属勃海郡。治所在今河北盐山县西南千童镇。东汉改名饶安县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河北省盐山县西南千童镇。属勃海郡。相传秦始皇遣徐福将童男女千人入海求蓬莱神仙,建此城以集居,故名。元朔四年(前125
南朝宋元徽二年 (474) 置,属湘东郡。治所在今湖南湘阴县西北五十里。南齐属长沙郡。隋平陈后废。不久改岳阳县复置,属玉州。治所在今湘阴县南二十里白乌潭。大业初属巴陵郡。唐属岳州。五代周广顺三年 (9
1927年置,属云南普洱道。治所即今云南景洪市东北一百二十四里普文镇。傣语 “普文” 意为居住在南滕河流域的蒲人。1930年废入思茅县。旧县名。1927年由普思沿边行政总局第七区改置,治普文(今云南景
即今福建罗源县东北鉴江镇。清有千总驻此。
金置,属邯郸县。在今河北邯郸县境。
即今上海市闵行区西北十里七宝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松江府青浦县:北七宝镇“旧有南北二七宝寺,镇在其北,因名”。《清一统志·松江府二》:七宝镇“在青浦县东南四十五里,居华亭之东北,上海之西南,为三县分界
北宋崇宁三年 (1104) 改吐蕃氂牛城 (一作牛、 犛牛) 置, 属西宁州。 在今青海西宁市北五十里。明万历 《西宁卫志》 谓宣威城乃 “宋高永年战死处”。北宋崇宁三年(1104年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