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隆州

隆州

①亦作崇州。西魏废帝二年 (553) 改南梁北巴州置,治所在阆中县 (今四川阆中市)。《寰宇记》 卷86阆州: 隆州 “取其连冈,地势高隆为郡名。后魏 《典略》 云: 此州故有隆城坚险,因置隆州”。北周辖境相当今四川阆中、南部、南充、苍溪、蓬安等市县地。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为巴西郡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复为隆州,四年 (621) 辖境南部缩小,先天二年 (713) 改为阆州。

②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治所在隆平县 (今越南河山平省山西)。六年 (623) 改为南隆州,贞观元年 (627) 废。

③五代北汉置,治所在今山西祁县东南。后废。

④北宋政和四年 (1114) 置,治所在兴隆县(今广西东兰县南)。宣和三年 (1121) 废为威远砦。

⑤南宋隆兴元年 (1163) 改仙井监置,治所在仁寿县 (今四川仁寿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仁寿、井研二县及双流县东南地。元至元二十年 (1283)废。

⑥金大定二十九年 (1189) 改济州置,属会宁府。治所在利涉县 (今吉林农安县)。《金史·地理志上》 隆州: “大定二十九年,嫌与山东路济州同,更今名。” 辖境约当今吉林农安、德惠、双阳等县及长春市地。贞祐初升为隆安府。

⑦元至元十七年 (1280) 改隆州千户置,属建昌路。治所在大隆城 (今四川德昌县西北。一说在今会理县北境)。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属建昌府。后废。


(1)西魏废帝时改南梁州置,治阆中县(今四川阆中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阆中市。隋大业初改巴西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复改隆州。先天二年(713年)改阆州。(2)五代北汉置,治今山西省祁县东南。属太原府。后废。(3)北宋政和四年(1114年)置,治兴隆县(今广西东兰县南)。宣和三年(1121年)废。(4)南宋隆兴元年(1163年)改仙井监置,治仁寿县(今属四川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仁寿、井研等县。元至元二十年(1283年)废。(5)金大定二十九年(1189年)改济州置,治利涉县(今吉林农安县)。贞祐初升为隆安府。(6)元至元十七年(1280年)置,治今四川省德昌县西北。属建昌路。后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岚漪河

    又名岢岚河。为黄河支流。在今山西岢岚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0岢岚州:岚漪河“在州城西南。源出州东五十里黄道川北之分水岭,经乏马岭西,与舟道沟水合流,又西南合巨麓岭水,西流经兴县界入大河”。

  • 深县

    1913年改深州置,属直隶保定道。治所即今河北深州市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1994年改为深州市。旧县名。1913年由深州直隶州改置,治今河北省深州市深州镇。原属直隶省,1928年改隶河北省。1994

  • 故鄣县

    西汉元狩二年 (前121) 改鄣县置,属丹阳郡。治所在今浙江安吉县北安城镇古城。三国吴宝鼎元年 (266) 属吴兴郡。南朝陈属陈留郡。隋开皇九年 (589) 废。古县名。西汉改秦鄣县置,治今浙江省安吉

  • 大行城

    即今辽宁丹东市西南三十二里娘娘城。《新唐书·薛万彻传》:贞观二十二年(648),“以青丘道行军总管帅师三万伐高丽,次鸭渌水,以奇兵袭大行城”。即此。即今辽宁省丹东市西南娘娘庙山城。《新唐书·薛万彻传》

  • 唐岛

    在今山东胶南市东北、灵山卫镇南海中。《宋史·李宝传》: 南宋绍兴间,“至胶西石臼岛,敌舟已出海口,泊唐岛,相距仅一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6胶州 “大珠山” 条下: “ (灵山) 卫东海中有唐岛。相传

  • 万历洞

    在今四川筠连县西南七十八里。清同治《筠连县志》卷2:万历洞“洞深十里。有碑书‘万历’年号,故名”。

  • 夹苎干渎

    在今江苏宜兴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5常州府宜兴县:夹苎干渎“在县西北。昔时汇长荡湖之水,东入滆湖,由滆湖入大吴渎、塘口渎、白鱼湾、高梅渎及白鹤溪而北,入常州运河。又由运河分流入一十四渎,注于大江。今

  • 小越市

    即今浙江上虞市东北十六里小越镇。清光绪《上虞县志》卷18引《万历志》:小越市“在县(旧治丰惠镇)东北四十里”。

  • 沿溪渡镇

    即今江西泰和县东北沿溪乡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7: 泰和县东北 “五里至矶头汛,又十里至沿溪渡汛”。

  • 昔剌思

    一作撒剌哈夕。即今伊朗东北境萨腊赫斯。《元史· 太祖纪》: 十六年 (1221) 十月,“皇子拖雷克马鲁察叶可、马鲁、昔剌思等城”。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