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隆化县

隆化县

①唐贞观十 一年 (637) 置,属涪州。治所即今四川南川市。《元和志》 卷30宾化县: 隆化县“以县西永隆山为名”。先天元年 (712) 改为宾化县。北宋熙宁三年 (1070) 改为宾化砦,四年 (1071) 复置隆化县,七年 (1074) 属南平军。南宋嘉熙三年(1239) 移南平军治此。元至元二十二年 (1285) 军废,并入南川县。

②五代梁开平二年 (908) 改兴唐县置,治所即今河北蔚县。后唐同光初复改兴唐县。

③清宣统二年 (1910) 置,属承德府。治所在唐三营 (今河北隆化县北七十五里)。民国初属直隶热河道。1915年移治黄姑屯 (今隆化县)。1928年属热河省。1956年属河北省。


(1)古县名。(1)唐贞观十一年(637年)析巴县置,治今重庆市南川市,属涪州。以县西永隆山为名。先天二年(713年)改宾化县。北宋初复改隆化县。元至元二十二年(1285年)废。(2)五代梁开平二年(908年)改兴唐县置,治今河北省蔚县。唐同光初复改名为兴唐县。(2)今县名。在河北省东北部,东邻内蒙古自治区。属承德市。面积5497平方千米。人口41.5万。辖10镇、15乡。县人民政府驻隆化镇。北魏置燕乐县,属安州广阳郡,州、郡、县同治今隆化镇北。普泰元年(531年)改燕乐县为方城县,后为库莫奚、奚地。辽置北安州、兴化县于安州故城。元改兴化县为兴安县,至元五年(1339年)废。明为兴州卫,洪武四年(1371年)废入诺音卫。清初为四旗厅、热河直隶厅地,后为承德府丰宁县地。宣统二年(1910年)析丰宁县东部、承德府西北部置隆化县,寓意“隆盛,开化”,治唐三营,属承德府。1913年废府,属热河特别区。1915年迁治今址。1928年属热河省。1938年属晋察冀边区。1955年属河北省承德专区,1960年属承德市,1961年复属承德专区(1968年改地区)。1993年划归承德市。地处冀北山地丘陵区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。有滦河、伊逊河、伊玛图河等流经。东部有龙门、二道湾、瓦房三水库。水资源丰富,为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。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。农产玉米、谷子、大豆、稻等。林牧业发达,为全国用材林和商品牛生产基地县。森林覆盖率36%,有松、桦、杨、榆、柞等树种。工业有机械、建材、化工、酿酒、造纸等。京通、承隆铁路及京加、承赤西线公路交会境内。古迹有隆化土城子遗址。纪念地有董存瑞烈士陵园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兴宁陵

    唐高祖之父李昞的陵墓。在今陕西咸阳市东。《旧唐书·高祖纪》:“考讳昞,武德元年,追尊元皇帝,庙号世祖,陵曰兴宁。”宋敏求《长安志》卷13:兴宁陵“在咸阳县东三十五里云乡,周五里”。

  • 川边道

    1916年依原边东、边西两道区域合并改置,属川边特别区域。治康定县(今四川康定县)。辖境约当今四川大金川、大渡河以西,西藏巴青、索县、比如、嘉黎、工布江达、林芝、墨脱以东地区。1925年改属西康特别区

  • 东姚集

    即今河南林州市东南四十一里东姚镇。清尹耕云《豫军纪略》卷4:咸丰七年(1857)十一月,土匪“至林县之东姚集”。

  • 梦哥山

    亦作蒙可山。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东大兴安岭北段。《元史· 伯帖木儿传》: 至元二十四年 (1287),平叛王乃颜,“追至梦哥山,并擒金家奴”。

  • 萨尔哈布齐海河

    即今青海兴海县南曲石安河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青海: 穆鲁乌苏河 “源出索诺木达什岭,北流四十余里,折东北,合南来之密喇河,北来之萨尔哈卜齐海、阿尔昂诸水,东流入黄河”。

  • 白纳长官司

    明永乐四年(1406)置,属贵州宣慰司。治所在今贵州贵阳市东南。清顺治十六年(1659)改属贵阳府。清以后废。明永乐四年(1406年)置,在今贵州省惠水县东北。属贵州宣慰司。后废。

  • 积玉山

    在今湖北咸丰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2金峒安抚司: 积玉山在 “司北二里。山高峻,积雪经春不消。其南一里曰十三盘,以登陟盘曲也。《志》 云,积玉山旁有黑洞。……其上又一小洞,伐木为阑。洪武间凉国公征蛮

  • 北关隘

    在今广东普宁市北洪阳镇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普宁县:北关隘在“县城(今洪阳镇)北。城南有南关隘”。

  • 菊海

    亦作北海、小海。即今俄罗斯之贝加尔湖。《元史·刘好礼传》: 至元十七年 (1280),北方诸王叛执好礼,“遂以衣服赂叛王千户,始获东出铁壁山口……七月,至菊海,始与戍兵接”。

  • 西潼铁路

    自今陕西西安市东至潼关。长130公里。1932年动工修建,1934年竣工。今为陇海路的一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