陂头墟
①即今江西吉安县东南文陂乡(陂头)。清光绪《庐陵县志》卷3:陂头市“在县南四十里”。
②即今广东连平县西北陂头镇。清雍正《广东通志》卷18:连平州有陂头墟。清有千总驻防。
①即今江西吉安县东南文陂乡(陂头)。清光绪《庐陵县志》卷3:陂头市“在县南四十里”。
②即今广东连平县西北陂头镇。清雍正《广东通志》卷18:连平州有陂头墟。清有千总驻防。
南朝梁置,为鄀州治。治所在今湖北荆沙市荆洲区(故江陵县)东南。北周属监利郡。隋大业初废。
①东汉末略阳氐人筑,在今甘肃秦安县东北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武帝纪》:东汉建安十八年(213),“马超在汉阳,因羌、胡为害,氐王千万叛应超,屯兴国”。即此。②慕容氏筑,当在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西大
①在今四川富顺县西北马脑山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67富顺监:中岩“在监之西北。唐咸通中,依岩镌大悲佛像。国初,僧自悟架屋三百楹,天圣丁丑赐名普觉院。藏两朝宸翰。康定二年,翰林李淑为之记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
即今甘肃榆中县东南甘草店乡。光绪《大清直隶地舆全图》:金县(今榆中县)东南有甘草店。旧为驿道所经,商业发达。
即今陕西延安城东南宝塔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延安府: 嘉岭山 “在府城东南。形势高峻”。后因山上建有宝塔,故习惯上称宝塔山。
隋开皇十六年(596)分武城县置,属贝州。治所在今山东武城县东。大业初属清河郡。唐属贝州。武则天万岁登封元年(696)移治今武城县。《元和志》卷16历亭县:“遥取汉历县为名。”元至元二年(1265)废
金兴定三年 (1219) 置,属林州。治所在水冶村 (今河南安阳县西四十里水冶镇)。蒙古至元二年 (1265) 废入林县。四年 (1267) 复置。六年(1269) 废入安阳县。古县名。金兴定三年(1
又名赵北口。在今河北安新县东二十八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3任丘县: 赵堡口在 “县东北五十里。易水流经此。《志》 云: 即宋时唐兴口也”。《清一统志·河间府一》: 赵北口 “白洋诸淀之水所汇,旧有堤长
亦作邵欢县。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境。《宋书· 州郡志》: 晋寿太守邵欢令,“永初郡国、何、徐并有,不注置立,疑是蜀立曰昭欢,晋改也”。
在今贵州黄平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1黄平州: “苗里水在废重安司西南。出苗里寨,下流入镇阳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