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在今山西阳泉市北。《清一统志·平定州》:四角山“在州北三十里。其势四起,下出三泉”。②在今甘肃礼县东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9礼县:四角山“以山分四向,截然挺峙而名”。
又名东京城,为唐渤海国都。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渤海镇。因城濒忽汗河 (今牡丹江) 而得名。《辽史·太祖纪》: 天显元年 (926) 正月丙寅,“是夜围忽汗城。……辛未,諲譔素服,槀索牵羊,率僚属三百
清嘉庆十三年(1808)置,属高廉罗镇。治所在吴川县(今广东吴川市西南吴阳镇)。十五年(1810)改隶阳江镇,设都司驻防。
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成平县置,属瀛州。治所在今河北沧州市西六十里景城。大业初属河间郡。唐属瀛州。北宋熙宁六年 (1073) 废为镇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成平县置,治今河北省沧县西
唐贞观元年(627)置,属郎州。治所在今贵州遵义市东南。后废。十三年(639)复置,属播州。十四年(640)改名湖江县。旧县名。1954年改贡山县傈僳族自治区置,治今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茨开。1
一名丹山。即今山东临朐县东北纪山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公王带曰,“黄帝时虽封泰山,然风后、封巨、岐伯令黄帝封东泰山,禅凡山……”。《集解》徐广曰:“一作‘丸’。”
东汉改平恩侯国置,属魏郡。治所在今河北曲周县东南西呈孟乡。三国魏属广平郡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)移治斥漳城(今曲周县东南)。隋复还治呈孟,属武安郡。唐属洺州。金废为镇。古县名。东汉改平恩侯国置,治今河
即坎城守捉。唐置,属安西都护府。在今新疆策勒县北八十二里卡拉沁古城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引贾耽《四夷路程》:“于阗东三百里有坎城镇。古镇名。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县东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“又于阗东
唐武德五年(622)置,属顺州。治所在今越南清化省清化东南一带。贞观元年(627)废。
清代指包括贺兰山以西、河西走廊以北的阿拉善厄鲁特旗和额济纳土尔扈特旗地区,因在河套之西,故名。又称套西二旗。游牧地当今内蒙古阿拉善盟(额济纳旗、阿拉善左旗、阿拉善右旗)、乌达市及磴口县。旧称贺兰山以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