鄠县
西汉置,属右扶风。治所在今陕西户县北二里。三国魏属扶风郡。晋属始平郡。北魏太平真君七年 (446) 改属京兆郡。隋大业十年 (614) 迁治今户县。唐属京兆府。元属奉元路。明属西安府。民国初属陕西关中道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1964年改为户县。
古旧县名。西汉置县,治今陕西省户县北。属右扶风。三国魏属扶风郡。西晋改属始平国。北魏太平真君七年(446年)改属京兆郡。隋大业十年(614年)徙治今户县。唐、宋、金属京兆府。元属奉元路。明、清属西安府。1964年改名户县。
西汉置,属右扶风。治所在今陕西户县北二里。三国魏属扶风郡。晋属始平郡。北魏太平真君七年 (446) 改属京兆郡。隋大业十年 (614) 迁治今户县。唐属京兆府。元属奉元路。明属西安府。民国初属陕西关中道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1964年改为户县。
古旧县名。西汉置县,治今陕西省户县北。属右扶风。三国魏属扶风郡。西晋改属始平国。北魏太平真君七年(446年)改属京兆郡。隋大业十年(614年)徙治今户县。唐、宋、金属京兆府。元属奉元路。明、清属西安府。1964年改名户县。
在今广西平南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8平南县:仙台峒在“县北百余里。其相近有花相、白竹、古陶、罗凤等峒,回环相属,皆断藤贼连结煽乱处也。嘉靖七年,王守仁剿仙台,仙台、花相诸贼皆平之。即此”。
在今山西阳城县东北三十里史山村附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3阳城县:“史山在县东北三十里,产铁,其西五里有金裹谷堆,堆下亦有铁矿。”
又名大秦寺。唐贞观十二年 (638) 建。在今陕西西安市。会昌五年 (845) 毁。
在今广西藤县西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8藤县:大燕岩“雄伟秀丽,下瞰长江”。
即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石窝村。清光绪《顺天府志》卷29房山县:“(西南)五十里石窝邨。”
西汉元封三年(前108)置,为临屯郡治。治所在今朝鲜江原道江陵(一说在朝鲜元山、德源一带)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注:“应劭曰:(暆)‘音移’。”东汉废。古县名。西汉元封三年(前108年)置,治今韩国江原
北宋置,属安丰县。在今安徽长丰县南。
唐贞观元年(627)置,属郎州。治所在今贵州遵义市西南。后废。十三年(639)复置,属播州。十四年(640)改名罗为县。
①即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三十二里长沟镇。清光绪《顺天府志》卷29房山县:“西南三十五里长沟镇,管村十三。”②民国置,即今山东济宁市西北三十二里长沟镇。元、明以来为漕运要冲。(1)在北京市房山区南部,邻接
即今江苏沛县东南五段镇。民国《铜山县志》卷10:五段砦在“城西北七十里。咸丰七年建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