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

①西周国名。曼姓。在今湖北襄阳县西北邓城。《左传·昭公九年》:“及武王克商, ……巴、濮、楚、邓,吾南土也。”公元前678年为楚所灭。

②春秋蔡邑。即今河南漯河市东南邓店。《春秋》:桓公二年(前710),“蔡侯、郑伯会于邓”。杜注:“颍川召陵县西南有邓城。”

③春秋时鲁地。在今山东西南部汶河以南、运河以北地区(清兖州府境)。《左传》:隐公十年(前713),“公会齐侯、郑伯于中丘。癸丑,盟于邓”。杜注:“鲁地。”

④战国魏邑。在今河南孟县西南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昭襄王十六年(前291),“左更错取轵及邓”。《正义》引《括地志》云:“故邓城在怀州河阳县西三十一里。”又,《水经·湛水注》:“湛水又东南径邓,南流注于河,故河济有邓津之名。”


(1)西周国名,曼姓,在今湖北省襄樊市西北。《春秋大事表》等误以为在今河南邓州市。《国语·郑语》:周幽王时史伯曰:“当成周者,南有荆蛮、申、吕、应、邓、陈、蔡、随、唐。”春秋时灭于楚。《左传》庄公十六年(前678年):“楚复伐邓,灭之。”秦置县。(2)古邑名。(1)春秋鲁邑,确地无考,当在今山东省兖州市一带。《左传》隐公十年(前713年),“公会齐侯、郑伯于中丘,盟于邓”,即此。(2)春秋蔡邑,后属楚。在今河南省郾城县东南。《左传》桓公二年(前710年):“蔡侯、郑伯会谋于邓。”即此。(3)战国魏邑。在今河南省孟州市西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昭襄王十六年(前291年),“左更错取轵及邓”,即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龙居寺

    在今四川什邡市西北湔底镇龙居山麓。旧名净慈寺。《方舆胜览》卷54汉州:龙居山“在什邡县。有等慈院。飞瀑千尺,虚亭屹然,桥横路转,万柏拥翠”。

  • 明水城

    在今四川蓬溪县西南郪口乡西北明月山。《清一统志·潼川府二》: 明水城 “在蓬溪县西南。明月山南有明水山,峰峦插天。元末明玉珍保障于此。筑城周二里。遗址尚存。今为镇,亦曰明水寨”。

  • 车冈墟

    即今广东新兴县北新兴江西岸车冈镇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新兴县西北有车冈墟。

  • 引驾回镇

    即尹家卫镇。今陕西长安县东南引镇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安府三》 “鸣犊镇”条下称:万年县东南五十里“有引驾回镇”。

  • 云溪县

    唐文明元年(684)改江华县置,属道州。治所在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(沱江镇)西南。神龙元年(705)复名江华县。古县名。唐文明元年(684年)改江华县置。治今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东南老县。属道州。神龙

  • 渔溪

    ①即今福建福清市西南渔溪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6福清县: 渔溪在 “县西南四十五里。源出黄蘖山,流合苏溪……汇于径江。……出江口入海”。②在今福建建瓯市东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7建宁府: 渔溪 “

  • 故道

    ①县名。秦置,属陇西郡。治所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大㪚关东南。 汉属武都郡。 晋永嘉后废。②古道路名。亦名陈仓道。自陈仓 (今陕西宝鸡市东) 西南行出散关,沿故道水 (今嘉陵江上游) 谷道至

  • 武乡镇

    金置,属观城县。在今山东莘县西南观城镇附近。在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中部。面积58平方千米。人口3.6万。古名武乡谷,后改今名。三国蜀封诸葛亮为武乡侯,其封邑即此。北魏延昌元年(512年)起为武乡县治,北

  • 千墩镇

    亦作茜墩镇。即今江苏昆山市东南千灯镇。明景泰二年(1451)移石浦巡司驻此。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故居和墓地在此。1964年改为千灯镇。古镇名。又称茜墩镇。即今江苏省昆山市东南千灯镇。明景泰二年(145

  • 城南驿

    明置,在今广西全州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全州: “城南驿旧在州南。洪武二年迁置于广山下,去旧驿十里,正统中改置于城北朝京门外之江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