遮浪
即今广东汕尾市东南遮浪镇。清时设水师把总驻防。
集镇名。在广东省汕尾市城区东南端。属遮浪街道办事处。人口3.8万。为原遮浪镇人民政府驻地。因属西北—东南向半岛,为风浪屏障,故名。清时设水师把总驻防。市主要渔港之一,盛产马鲛、带鱼、鳗鱼、黄花鱼、龙虾、鲍鱼、石斑、海胆、扇贝、紫菜等。沿海沙滩有防风林。农产稻、甘薯等。有织网、渔船修造、木器、铁器等厂。有公路西北接河尾公路。名胜古迹有遮浪炮台、双山仔古文化遗址、“大安石”石刻、南澳山和遮浪岩。为海滨旅游地。
即今广东汕尾市东南遮浪镇。清时设水师把总驻防。
集镇名。在广东省汕尾市城区东南端。属遮浪街道办事处。人口3.8万。为原遮浪镇人民政府驻地。因属西北—东南向半岛,为风浪屏障,故名。清时设水师把总驻防。市主要渔港之一,盛产马鲛、带鱼、鳗鱼、黄花鱼、龙虾、鲍鱼、石斑、海胆、扇贝、紫菜等。沿海沙滩有防风林。农产稻、甘薯等。有织网、渔船修造、木器、铁器等厂。有公路西北接河尾公路。名胜古迹有遮浪炮台、双山仔古文化遗址、“大安石”石刻、南澳山和遮浪岩。为海滨旅游地。
又名埠头镇、杨柳镇。即今江苏武进县西南南七十里湟里镇。清光绪 《常州府志》 卷5武进县: 西南旌孝乡第三十六都图有湟里。民国 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: 武进县西南有 “湟里镇”,并记: “湟里距治七十里,
金置,属长清县。在今山东长清县地。
在今广东罗定市东南五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罗定州》: 洞青岩 “旁有小径,曲邃通幽,游者用火引入,每数丈一曲。有一石孔,流光开豁,竟日探寻,无有底止,为一州之绝胜”。
一名石城山。在今四川简阳市西南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7:平泉县“有平泉山”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45简州:石城山,“《皇朝郡县志》云:一名平泉山”。
①1913年改忠州置,属四川东川道。治所即今四川忠县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②1915年改忠州土州置,属广西南宁道。治所在今广西扶绥县西南东门镇西南旧城。1916年改为绥渌县。在重庆市中北部、长江左岸
在今贵州毕节市东北层台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3赤水卫:层台山在“卫西南百里。山高箐密,烟雾晦冥,接毕节卫界,层台驿置于此”。
隋开皇九年 (589) 分松阳县置,为括州治。治所在今浙江丽水市东南七里古城村。《元和志》卷26: “取括苍山为名。” 大业三年 (607) 为永嘉郡治。唐初复为括州治,天宝、乾元间为缙云郡治。大历十
西藏古代族部名。古译称为羊 (扬) 同,分大羊同、小羊同二部,大羊同在今西藏阿里地区北部及毗邻克什米尔拉达克地区,小羊同在今阿里地区南部扎达、普兰等县境。藏文史籍 《敦煌吐蕃文书》载: 在象雄地区,其
在今海南省琼海市东福田镇凤头管区新潮村。元至元二十四年 (1287) 乐会县徙治于此。《清一统志·琼州府二》 “乐会故城” 条: “元至元二十四年徙调濑村,在今会同县东南。”
在今湖北襄樊市(樊城)西北八里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徐晃传》:东汉建安二十四年(219),关羽北攻襄樊,“晃所将多新卒,以羽难与争锋,遂前至阳陵陂屯”。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