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通城镇

通城镇

唐元和五年 (810) 改锡山镇置,属唐年县。即今湖北通城县。北宋熙宁五年 (1072) 改置通城县。南宋绍兴五年 (1135) 复为镇,属崇阳县。十七年 (1147) 复为通城县。


古镇名。唐元和中置,治今湖北省通城县。北宋熙宁五年(1072年)升为通城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鼓楼隘

    亦作鼓楼堡。即今江西南康县西北鼓楼隘。《清一统志·南安府》: 鼓楼隘 “在南康县西北五十余里,接上犹县界”。

  • 子长县

    1942年改安定县置,属陕西省。治所在瓦窑堡(今陕西子长县)。为纪念谢子长烈士而命名。在陕西省北部、秀延河上游。属延安市。面积 2405 平方千米。人口24.3万。辖8镇、5乡。县人民政府驻瓦窑堡镇。

  • 婆娑砦

    北宋置,属江安县。治所即今四川长宁县。《宋史·蛮夷传》: 大中祥符六年 (1013),王怀信、康训讨斗望,“进壁婆娑,遇夷二千余罗固募村,又破之”。熙宁六年 (1073) 改置安夷砦。

  • 巨石山

    亦名石甑山。即今浙江杭州市西湖北岸之宝石山。《寰宇记》卷93钱塘县:“巨石山在县南三里。《郡国志》云,上有七层古塔。王僧儒云:巧绝人工。山北有落星二石。吴越王钱氏号寿星宝石山,后改为巨石山。”宋《淳祐

  • 大云关

    明置,为梧州府六关之一。在今广西梧州市东二里大云山上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8梧州府苍梧县:“大云关在府东二里……成化六年督臣韩雍筑, 以控扼冲要。”

  • 铁索箐

    ①即今云南宾川县南三十里铁城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6大姚县: 铁索箐 “在县西北。逶迤千里,山河水隈,谿径深险,夷人每聚于此,恃险出没,剽掠几百余年。万历初,铁索箐力些夷叛,抚臣邹应龙讨之,七十二村悉

  • 北汉

    五代十国之一。公元951年五代周灭后汉,后汉河东节度使刘旻在太原称帝,国号汉,史称北汉。建都晋阳(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附近)。辖境包括今山西北部和陕西、河北部分地区。979年为北宋所灭。

  • 汭口镇

    北宋置,属铅山县。在今江西铅山县西南汭口。《清一统志·广信府二》:汭口镇“在铅山县(治今永平镇)西北三十里。宋淳熙中设驻泊巡司,洪武十三年裁。今有汭口仓”。

  • 灵水县

    唐武德二年(619)置,属南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綦江县南。贞观十一年(637)废入南川县。

  • 梨树城

    即今吉林梨树县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奉化县: “原名梨树城,道光元年设昌图厅照磨,光绪三年改置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