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

①春秋列国之一,於越部族建。姒姓。初期国都播迁于会稽山中,越王勾践时逐渐强盛,勾践七年(前490) 建都大越 (今浙江绍兴市)。据 《国语·越语上》: “勾践之地,南至句无,北至御儿,东至于鄞,西至于姑蔑。” 辖境相当今浙江省中部、北部地区。周元王四年 (前472) 勾践灭吴,迁都琅邪 (今山东胶南市西南四十六里琅琊镇),遂扩展及今江苏全省及山东南部地区。周安王二十三年 (前379) 又迁都吴 (今江苏苏州市)。周显王三十五年 (前334)为楚所灭。

②即五代南汉。都于兴王府 (今广东广州市)。《新五代史·南汉世家》: “贞明三年, 䶮即皇帝位,国号大越,改元曰乾亨。”


(1)古国名。又称于越。姒姓。相传始祖为夏少康庶子无余,建都会稽(今浙江绍兴市)。春秋末年常与吴战。前494年与吴战,为夫差所败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,刻苦图强,于前473年攻灭吴国。曾向北扩展,称为霸王。疆土有今江苏省北部运河以东,江苏省南部、安徽省南部、江西省东部和浙江省北部。战国时渐弱。约于前306年为楚所灭。(2)浙江省绍兴市的简称。春秋时绍兴为越国都城,故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宝塔山

    ①在今贵州惠水县西南卢山镇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1定番州 “卢山” 条下: “宝塔山在司 (卢山长官司,今卢山镇) 西五里。峰峦尖削如塔。”②又名嘉岭山。在今陕西延安市东南侧延河岸边。因有塔而俗称宝

  • 紫溪镇

    即今江西铅山县南紫溪乡。《清一统志·广信府二》: 紫溪镇 “在铅山县 (治今永平镇) 南四十里。路通瓯、闽,居民辏集。宋时置驿,今久废”。

  • 凌霄城

    南宋宝祐三年 (1255) 为抗蒙元建,属长宁军。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同心乡凌霄山上。今四十八道拐石岩上有 《宋代建城纪事石刻》。明代属戎县,为都掌族重要山城要塞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0兴文县: 凌霄城,“

  • 闾川砦

    北宋熙宁七年 (1074) 置,属岷州。即今甘肃岷县东一百二十里闾井乡。

  • 郯郡

    楚、汉之际称东海郡为郯郡,治所在郯县(今山东郯城县北)。西汉复为东海郡。东魏武定八年(550) 复为郯郡,属东徐州。隋开皇初废。楚汉之际改东海郡置,治郯县(今山东郯城县北)。西汉复旧。东魏武定八年(5

  • 王弄里

    在今云南文山县西北六十六里老回龙。清代以原王弄山长官司地置,为开化府所辖八里之一。

  • 阜新县

    清光绪二十九年 (1903) 置,属直隶朝阳府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奈曼旗东南鄂尔土板。宣统三年 (1911) 移治水泉 (今辽宁阜新蒙古自治县)。1914年划归热河特别区。1928年属热河省。1949年属

  • 冷水滩市

    即今湖南冷水滩市。旧属零陵县。清《乾隆府厅州县志》卷33永州府零陵县:“县丞驻冷水滩。”1961年析置冷水滩市。1962年撤销。1984复设冷水滩市。旧市名。1961年由零陵县析置,治今湖南省永州市冷

  • 陷河

    ①在今河北滦南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7滦州: 陷河 “源出州西南五十里于家泊,汇大小群川至蚕丛口入海”。②即今山东庆云县南献河。元于钦 《齐乘》 卷2: “东无棣县北有陷河,阔数里,西通德棣,东至海

  • 伊勒都

    在今新疆柯坪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叶尔羌》:伊勒都台在“乌图斯克满台东北九十里,又东北九十里至阿克苏属之都齐特台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