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资州

资州

西魏置,治所在阳安县 (今四川简阳市西北)。《元和志》 卷31: 资州 “取资水为名”。北周武成二年 (560) 徙治资阳县 (今资阳市)。隋开皇七年(587) 又徙治盘石县 (今资中县北三里)。大业三年(607) 改为资阳郡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复为资州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资阳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资州。咸通六年 (865) 徙治内江县 (今内江市西),次年徙治盘石县。辖境相当今四川资阳市以南,内江市以北沱江流域。元至元二十年 (1283) 废入简州。至正时明玉珍复置,治所即今四川资中市。明洪武四年 (1371) 降州为资县。清雍正六年 (1728) 升为资州直隶州,辖境扩大包括仁寿、井研二县。1913年废,改本州为资中县。


西魏废帝二年(553年)置,治阳安县(今四川简阳市西北),北周武成二年(560年)移治资阳县(今市),隋开皇七年(587年)移治盘石县(今资中县)。“取资水为名”(《元和郡县志》)。大业初改为资阳郡,唐武德元年(618年)复为资州。天宝元年(742年)又改为资阳郡,乾元元年(758年)复为资州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内江、资阳、资中等市县地。宋先后属梓州路、潼川府路。元废。至正末明玉珍复置。明洪武四年(1371年)降为资县。清雍正五年(1727年)复置,属四川省。辖境扩大,有今内江、资中、资阳、仁寿、井研等市县地。1913年废,改本州为资中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土军川

    在今山西石楼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2石楼县:土军川“在县西五十里。源出团圆山,有土军谷,亦曰吐京谷,西达于大河,县境诸水,悉流合焉,或讹为统军川”。

  • 江南桥

    一名中洲桥。俗名仓前桥。在今福建福州市南。《清一统志·福州府一》:中洲桥“在闽县万寿桥之南。又名江南桥。本朝乾隆十六年,因旧址甃石为梁,长四百四十尺,广三十八尺,邑人何际逑等捐修,巡抚潘思榘为记”。即

  • 黄柏墟

    即今江西瑞金市北二十里黄柏乡。明嘉靖《赣州府志》 卷5瑞金县: “黄柏 (墟),县北。” 清道光 《宁都直隶州志》 卷4: 瑞金县有黄柏墟。

  • 木门城

    即汉参户县治。在今河北青县西南二十八里木门店镇。《元和志》卷18沧州:“参户故城,一名木门城。”《寰宇记》卷65引《舆地志》云:“中有大树,因名木门。”

  • 桥湾堡

    在今甘肃安西县东一百七十里桥湾村。清雍正十年 (1732) 建,设都司驻守。

  • 中路额鲁特旗

    即赛音诺颜部额鲁特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前杭爱省哈尔赫林一带。

  • 鱼台 (臺) 县

    唐天宝元年 (762) 改方与县置,属鲁郡 (后改兖州)。治所在今山东鱼台县西旧城集。《元和志》 卷10鱼台县称: “因县北有鲁君观鱼台,故名。” 元属济州,至元二年 (1265) 并入金乡,三年 (

  • 拘弥国

    即扜罙国。国都在宁弥城 (今新疆于田县北克里雅河东岸)。《后汉书·西域传》: 灵帝熹平四年 (175), “于窴王安国攻拘弥, 大破之, 杀其王,死者甚众,戊己校尉、西域长史各发兵辅立拘弥侍子定兴为王

  • 离石

    战国赵邑。即今山西离石县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 肃侯二十二年 (前328),赵疵与秦战,“秦杀疵河西,取我蔺、离石”。古邑名。战国赵邑。即今山西省吕梁市。因邑东北有离石水,故名。赵肃侯二十二年(前328

  • 沈公堤

    北宋筑。在今江苏启东、海门、通州市境内。东起启东市西北吕四港镇,西至通州市东的余西乡。《清一统志·通州》:沈公隄“在州东,海门废县东北。宋至和中县令沈起以海涨病民,筑隄七十里,西接范公隄,以障卤潮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