裂头山
在今河北抚宁县东北九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抚宁县: 裂头山 “群山环绕,一峰高耸,顶有数尖,因名。亦曰前裂头山,以东有七峰相连,极东而尖出者,为后裂头山”。
在今河北抚宁县东北九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抚宁县: 裂头山 “群山环绕,一峰高耸,顶有数尖,因名。亦曰前裂头山,以东有七峰相连,极东而尖出者,为后裂头山”。
即今四川兴文县东境之古宋河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3九姓长官司: 通江溪在 “司南十五里。源出贵州界,流入境,东北出,会于江门峡。一名落卜姑溪”。
即今福建惠安县东北辋川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惠安县: 辋川镇在 “县东北十里。阻山负海,民居繁密。嘉靖三十七年,县屡被倭患,因议城之。四十一年,城始就,周四里,与县城相犄角”。在福建省惠安县东北部,
即蒙古车臣汗部左翼中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肯特省巴特瑙饶布东。
在今江西峡江县西南巴邱镇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临江府峡江县:沙坑砦“在县治(治今巴邱镇)东北。明初,常遇春讨熊天瑞于赣江,至临江,平沙坑、麻岭、牛皮诸山砦是也”。
江苏吴江市的别称。因五代吴越建县前,为吴县松陵镇地,故名。宋姜夔 《过垂虹》 诗: “曲终过尽松陵路。” 即此。今江苏省吴江市的别称。因五代吴越建县前为吴县松陵镇地,故名。宋姜夔《过垂虹》诗:“曲终过
亦作台阁牧。即今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东台阁牧。清范昭逵《从西纪略》四:康熙五十八年(1719)七月,“十九日次台罕木,二十日复抵归化城公馆”。
即今山西浑源县西北蔡村镇。《清一统志·大同府》 “韩村堡” 条下: 蔡村堡 “在 (浑源)州北十二里”。
在今贵州遵义县东。明万历二十八年(1600)征播之役,播州兵聚青蛇、长坎、玛瑙、保子四囤。即此。在今贵州省遵义县东。参见“青蛇囤”。
即密尔特彦河。在今新疆库车县境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70:“《新会典图》:密尔特彦河即库车河。”
在今江西都昌县附近。晋陶渊明有 《游斜川》 诗并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