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虔南县

虔南县

①北宋宣和三年 (1121) 以龙南县改名,属虔州。治所即今江西龙南县。南宋绍兴二十三年(1153) 复改为龙南县。

②1912年以虔南厅改置,属江西赣南道。治所即今江西全南县。1926年直属江西省。1957年改名全南县。


(1)古县名。北宋宣和三年(1121年)以龙南县改名,治今江西省龙南县。属虔州。南宋绍兴二十三年(1153年)复名龙南县。(2)旧县名。1912年由虔南厅改置,治今江西省全南县驻地城厢镇。1957年因原名生僻难认,更名全南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泉交河市

    即今湖南益阳市东南泉交河镇。清光绪《湖南通志》 卷1益阳县图: 县东南有泉交河。

  • 黄堡县

    北魏永安元年 (528) 置,属宜君郡。治所即今陕西铜川市西南三十里黄堡镇。西魏末年废。

  • 方山原

    在今陕西宝鸡县西。南宋李心传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》:绍兴十二年(1142),金人遣贺景仁来分划,“乃割商、秦之半,存上津、丰阳、天水三邑及陇西成纪余地,弃和尚原、方山原,以大散关为界”。在今陕西省宝鸡市

  • 碧山寺

    又名普济寺。在今山西五台县台怀镇东北三里北台山麓,是五台山最大的十方禅处。相传始建于北魏,高僧法聪禅师曾在此讲经。明成化间重建,清康熙三十七年 (1698) 又予重修。寺内有明成化、正德、嘉靖间碑刻,

  • 钦察国

    亦作钦叉、乞卜察兀惕、可弗叉。都城在今俄罗斯乌拉尔河与伏尔加河下游之间、里海北岸。公元1237年为蒙古窝阔台所灭。《元史·太宗纪》:九年 (1237),“蒙哥征钦察部,破之,擒其酋八赤蛮”。其地划入拔

  • 虎尾径 (逕) 营

    在今广东英德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2英德县: 虎尾径营 “在县北五十里。清远西山瑶出没道每经此。旧有戍兵,后并于跌牛石营,仍调兵驻守”。

  • 夷陵戍

    当作木陵戍。在今河南新县南。《魏书·元澄传》:景明四年(503),“萧衍将张嚣之寇陷夷陵戍,澄遣辅国将军成兴步骑赴讨,大破之,复夷陵戍”。即此。“夷”,《资治通鉴》作“木”。

  • 浮玉山

    ①即今江苏镇江市西北隅金山。唐时又名金山。《清一统志·镇江府》 “金山” 条引周必大《杂志》: “此山大江环绕,每风四起,势欲飞动,故南朝谓之浮玉。”②即天目山。在今浙江临安县西北。《山海经·南山经》

  • 白龙池

    古名滋茂池。即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北龙溪乡东北,龙溪河源处龙池。清嘉庆《汶川县志》卷7:滋茂池在“县南一百二十里,龙溪沟入四十八里。四合皆山,中一巨浸。俗呼为白龙池, 曰滋茂池。一名慈母池,在慈母山下,

  • 吉阳矶

    在今安徽东至县西北长江东岸吉阳。《新五代史·吴世家·杨行密传》:唐天复三年(903),田頵以宣州叛,行密召李神福以讨頵,頵遣其将王壇逆之。“行至吉阳矶,頵执神福子承鼎以招之,神福叱左右射之,遂败壇兵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