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

又作暨。春秋时鲁邑。在今山东苍山县西北。《春秋》: 庄公九年 (前685),“公及齐大夫盟于蔇”。杜注: “蔇,鲁地。琅邪缯县北有蔇亭。” 《公羊传》作 “暨”。


古邑名。又作暨。春秋鲁邑。在今山东省苍山县西北。《春秋》庄公九年(前685年):“公及齐大夫盟于蔇。”即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曲部山

    在今云南砚山县北维摩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5维摩州:曲部山“在州治(今维摩)西。中峰高耸,下有泉,流为溪,经州南数里,入于石窦。今山下有曲部驿”。

  • 夷水

    ①又名鄢水。即今湖北西北部蛮河。为汉水支流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“夷水,蛮水也。桓温父名夷,改曰蛮水。夷水导源中庐县界康狼山,山与荆山相邻。其水东南流,历宜城西山,谓之夷溪,又东南径罗川城,故罗国也。又

  • 正阳镇

    ①宋置,属颍上县。在今安徽颍上县东南七十里颍河入淮之口。因寿州(今寿县)有正阳镇在东,故此亦名西正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1颍上县:正阳镇,“所谓西正阳也,下临淮津。……上有刘备、关羽二城。蒙古将董文炳所

  • 垛石桥

    旧名杜家水口镇。即今山东济阳县西北三十里垛石镇。清光绪 《山东通志》 卷1 《舆图志》:济阳县西北有垛石桥。

  • 夷陵郡

    隋大业三年(607)改硖州置,治所在夷陵县(今湖北宜昌县西北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宜昌、枝城、远安等市县地。唐初改为硖州。天宝元年(742)复为夷陵郡,治所在夷陵县(今宜昌市)。乾元元年(758)复为硖州

  • 硇什达尔乌兰达布逊山

    在今新疆且末县北沙漠中。《清一统志·和阗》: 硇什达尔乌兰达布逊山“在和阗东境外,硕勒图郭勒山东南二百五十里沙碛中”。清徐松 《西域水道记》 卷2: 硇什达尔乌兰达布逊山 “回语,硇砂曰硇什达尔,盐曰

  • 彭墩街

    在今福建建阳市东北二十里。民国 《建阳县志》 附图: 县东北有彭墩街。

  • 桃村集

    即今山东栖霞市东南六十里桃村镇。清光绪 《山东通志》 卷2 《舆图志》: 栖霞县东南有桃村集。

  • 黑水城

    ①北魏邓至羌建,在今四川南坪县西北一百十里黑河乡 (头道城)。《水经·漾水注》: 黑水“出羌中,西南径黑水城西,又西南入白水”。唐于此置黑水堡。②西夏十二监军司之一——黑水镇燕军司治所,为西北部军事重

  • 长广县

    西汉置,属琅邪郡。治所在今山东莱阳市东五十里。东汉属东莱郡。晋属长广郡。《晋书·王弥传》:惠帝末,“刘柏根起于东莱之㡉县,弥率家僮从之,柏根以为长史。柏根死,聚徒海渚,为苟纯所败,亡入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