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嘉靖五年(1526)置,属镇雄军民府。治所在落角寨(今云南威信县北四十里旧城镇)。清初废。明嘉靖五年(1526年)置,治今云南省镇雄县北。属镇雄府。清废。
在今四川重庆市西通远门附近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名胜记》卷17重庆府巴县:“《志》云:五福宫乃城中最高处,俯窥阛阓,坐带江流矣。”
又作秀高山。在今云南嵩明县东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4嵩明州:秀高山“耸出霄汉,环州众山,皆出其下。俗呼摇铃山。相传蜀汉时孟获立寨于此”。
战国魏邑。在今河南卫辉市西南二十里汲城村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 庄襄王三年(前247),“蒙骜攻魏高都、汲,拔之”。又,《秦始皇本纪》:七年(前240),“以攻龙、孤、庆都,还兵攻汲”。古邑名。战国魏邑
在今贵州长顺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金筑安抚司:百连山在“(麻响长官)司北二里”。
一名大相国寺。在今河南开封市内。在河南省开封市内。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。战国时为魏公子信陵君故宅。北齐天保六年(555年)在此始修建国寺。唐延和元年(712年)睿宗为纪念他以相王即位,乃赐名大相国寺,并
即今湖南永兴县西南五十里高亭乡。唐开元十三年 (725) 于此置安陵县,天宝元年 (742) 改名高亭县,以高亭山为名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集镇名。在湖南省永兴县西部、高亭河南岸。高亭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
又名棘梁山。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六十四里。相传宋代以晁盖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曾在此营建山寨。山顶有千佛崖镌坐佛像,高12米,两旁各有一僧侍立。崖两侧佛像近五百尊,姿态各异,多为唐宋作品,间有明清雕刻。
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)置,属北乡郡。治所即今山西临猗县。后废。古县名。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年)置,治今山西省临猗县。属北乡郡。西魏、北周时废。
①春秋时宋邑。战国属楚。在今山东鱼台县东南。《战国策·秦四》 载,春申君谓 “魏氏将出兵而攻留、方与、铚、胡陵、砀、萧、相”,胡陵即此。②即秦、汉湖陵县。在今山东鱼台县东南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 秦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