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坑戍
在今甘肃武威市西。《晋书·秃发傉檀载记》: 东晋义熙六年 (410),“ (沮渠) 蒙逊进围姑臧,……傉檀遣使求和,蒙逊许之,乃遣司隶校尉敬归及其子他为质,归至胡坑,逃还,他为追兵所执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隆安五年 (401),胡三省注: “胡坑,在姑臧西。”
在今甘肃武威市西。《晋书·秃发傉檀载记》: 东晋义熙六年 (410),“ (沮渠) 蒙逊进围姑臧,……傉檀遣使求和,蒙逊许之,乃遣司隶校尉敬归及其子他为质,归至胡坑,逃还,他为追兵所执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隆安五年 (401),胡三省注: “胡坑,在姑臧西。”
即今陕西子洲县西马蹄沟镇。1944年曾于此置子洲县。
元置,属湖广行省管番民总管。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南。后废。
唐置,在今陕西蓝田县东南二十里王顺山。后改名崇法寺。唐置,在今陕西省蓝田县东南。后改名崇法寺。白居易有诗述其灵异。
即兰风山。在今浙江上虞市东南六里。《寰宇记》卷96余姚县:“兰芎山,《会稽录》云,昔葛玄隐于兰芎山,后于此仙去。”
在今海南省琼山市西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琼州府琼山县:“西南有水蕉村,万历二十八年置水会守御千户所于此。”
在今山东莱芜市西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1莱芜县: “矿山在县西北五里。尝出铁矿。”
在今湖南永州市南。《方舆胜览》卷25永州:永山“在零陵县南九十里。州因以名”。
即今广东雷州市西南北和镇。明洪武二十七年 (1394) 置巡司于此。在四川省绵竹市中部。面积33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清道,人口3500。清道光初年兴场,即名清道场。1949年为清道乡,
①南朝梁大同三年(537)置,治所在龙城县(今广西柳城县南凤山镇南丹村)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12柳州引张维《广西郡邑志》云:“八龙见于江,乃即江南置龙州及龙城县。”隋开皇初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置。
在今贵州大方县东北,与黔西县接界。《清一统志·大定府》:陇跨箐“又东有木泥箐,皆深阻盘回,苗人恃为窟穴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