翁牛特部
清内蒙古昭乌达盟八部之一。首领为元太祖弟斡赤斤后裔、元末辽王阿札失里 (降明后授为泰宁卫指挥使) 的子孙。斡赤斤十二世孙巴彦岱洪果尔诺颜称所部为翁牛特 (明代汉译罔留或往流,意即 “王之部”)。天聪六年 (1632),其曾孙逊杜棱与叔栋岱青率部归附后金。崇德元年 (1636)皆授扎萨克,编分所部为二旗: 翁牛特左翼旗,牧地介西拉木伦河、老哈河之间,约当今内蒙古翁牛特旗地; 翁牛特右翼旗,牧地在热河围场东北,英金河流域,约当今内蒙古赤峰市及河北围场县部分地。
清内蒙古昭乌达盟八部之一。首领为元太祖弟斡赤斤后裔、元末辽王阿札失里 (降明后授为泰宁卫指挥使) 的子孙。斡赤斤十二世孙巴彦岱洪果尔诺颜称所部为翁牛特 (明代汉译罔留或往流,意即 “王之部”)。天聪六年 (1632),其曾孙逊杜棱与叔栋岱青率部归附后金。崇德元年 (1636)皆授扎萨克,编分所部为二旗: 翁牛特左翼旗,牧地介西拉木伦河、老哈河之间,约当今内蒙古翁牛特旗地; 翁牛特右翼旗,牧地在热河围场东北,英金河流域,约当今内蒙古赤峰市及河北围场县部分地。
古泽薮名。即阳纡。《淮南子·修务训》:“禹之为水,以身解于阳盱之河。”
在今湖北房县东南。《水经·粉水注》:“粉水导源东流,径上粉县。取此水以渍粉,则皓耀鲜洁,有异众流,故县水皆取名焉。”
即云内口。在今山西忻州市西北五十里。明初置塞西巡司于此。为戍守要地。
清置,属哲里木盟。治所在今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旗自治县西南巴彦查干乡。1917年划归黑龙江省。1956年改为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,治所即今县治泰康镇。古旧旗名。清顺治五年(1648年)以杜尔伯特部置,
在今安徽来安县城内。《清一统志 · 滁州》: 琉璃井 “在来安县治后。泉极甘洁,虽旱不竭,以琉璃甃砌,水光夺目,投以瓦砾,声若笙簧,久之乃止”。
又作润陂市。北宋置,属进贤县。在今江西进贤县东北七十里。明洪武初置巡司于此。
五代南唐保大十三年(955)改青山场院置,属鄂州。治所即今湖北大冶市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大冶县:“县治西南有铜绿山,亦古出铜冶铸之所。县名大冶,盖以此。”宋属兴国军。元属兴国路。明属兴国州。清属武昌府
①秦置,属上郡。治所在今陕西子长县西北石湾乡曹家坬一带。《史记·蒙恬传》:“胡亥囚恬于阳周。”即此。东汉废。②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)置,属赵兴郡。治所在今甘肃正宁县西南罗川乡(旧正宁)。西魏为显州治
古黄河支流。即今河南淇河,南流至今卫辉市东北淇门镇南入河。《诗经·卫风 ·竹竿》: “泉源在左,淇水在右。” 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河内郡共县:“北山,淇水所出,东至黎阳入河。” 东汉建安时,曹操在淇水口
即云居寺。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五十里石经山下。旧有东、西两峪寺,东峪寺早毁。清初仅存西峪寺,改名西域寺。抗日战争时期毁于日军炮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