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殽黾。战国属秦。在今河南陕县东南、渑池县西。《战国策·秦策二》: 苏秦说秦王,甘茂“自殽塞、溪谷,地形险易,尽知之”。战国属秦。在今河南省陕县东南。《战国策·秦策二》:“自殽塞、谿谷,地形险易尽知之
在今辽宁葫芦岛市西北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大宁路:“至元五年,并和州入利州为永和乡。”
元大德七年(1303)升全宁府置,属中书省。治所在全宁县(今内蒙古翁牛特旗)。辖境相当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以南、赤峰市以北地。明洪武中废。元大德七年(1303年)升全宁府为路,治全宁县(今内蒙古翁牛特旗
金天会二年 (1124) 伪齐刘豫置,属登州。治所即今山东栖霞县。元于钦 《齐乘》 卷1 “艾山” 条下: “栖霞县本以山得名。” 明、清属登州府。民国初属山东胶东道。1925年改属东海道。1928年
即今河北玉田县东沙流河。《水经·鲍丘水注》:巨梁水“又东南,右合五里水。水发北平城东北五里山,故世以五里名沟。一名田继泉,西流南屈径北平城东,东南流注巨梁河,乱流入于鲍丘水”。
即今四川遂宁市西北桂花镇。清光绪《遂宁县志》 卷1: 桂花场 “在县北五十里”。
北宋崇宗三年 (1104) 置,属湟州。在今青海乐都县北。后废。
在今江西泰和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吉安府泰和县: 府山城 “在县南四十里。《图经》 云,陈置县,隋废”。
又名黄沙桥铺。即今江西修水县东南黄沙镇。清时设汛。
战国楚地。在今湖北潜江市西北。《战国策·中山策》: “ (武安) 君前率数万之众入楚,拔鄢、郢,焚其庙,东至竟陵。” 即此。秦于此置竟陵县。古邑名。战国楚邑。在今湖北省潜江市西北。《战国策·中山策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