细腰葫芦城
在今宁夏固原县西北黄铎堡古城址。《宋史·范仲淹传》: 仲淹上言: “若北取细腰、胡芦众泉为堡障,以断贼路,则二族安,而环州、镇戎径道通彻,可无忧矣! 其后,遂筑细腰、胡芦诸砦。” 指此。明嘉靖 《固原州志》 卷1: 细腰葫芦硖城 “在州东北一百五十里。通韦州、灵、夏诸处。其路两山相夹,亦为要害。……金、元以来,城守渐废”。
在今宁夏固原县西北黄铎堡古城址。《宋史·范仲淹传》: 仲淹上言: “若北取细腰、胡芦众泉为堡障,以断贼路,则二族安,而环州、镇戎径道通彻,可无忧矣! 其后,遂筑细腰、胡芦诸砦。” 指此。明嘉靖 《固原州志》 卷1: 细腰葫芦硖城 “在州东北一百五十里。通韦州、灵、夏诸处。其路两山相夹,亦为要害。……金、元以来,城守渐废”。
北宋置,属涪州。即今四川武隆县西北白马镇。大观四年(1110)废。
①又称西路右翼左旗。清顺治十二年(1655)设,属蒙古扎萨克图汗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戈壁阿尔泰省东部比格尔附近。②清康熙三十年(1691)设,属蒙古土谢图汗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布尔根省布尔根。③又
俗称哈叭桥。在今北京市通县城东关外稍南北运河上。《清一统志·顺天府三》: 南薰桥“在通州东关外稍南通惠河上,为宝坻、香河大路”。
在今山西灵石县西南五十里蛤蜅岭上。《资治通鉴》: 隋义宁元年 (617),李渊起兵太原,至西河,“入崔鼠谷,壬戌,军贾胡堡”。即此。在今山西省灵石县西南。隋义宁元年(617年),李渊自太原入关中,军贾
1913年改晃州厅置,属湖南辰沅道。治所在今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东南老晃城。1922年直属湖南省。1929年迁治太阳坪 (今新晃侗族自治县)。1956年改设新晃侗族自治县。旧县名。1913年由晃州厅改置
一名大延川。即今甘肃宁县东湘乐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7宁州: 奢延川在 “州东百里。一名大延川。自横岭流至襄乐故城,又西流至城南,合九龙川”。
元至元十四年 (1277) 改淮滨县置,属淮安路。治所即今江苏泗阳县西南六里城厢镇。明洪武初改为桃源县。(1)古县名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分宿迁县置,治今江苏省泗阳县西南废黄河南岸旧泗阳(城厢)
即今浙江绍兴市南会稽山。系古代五镇之一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越州会稽县: “有南镇会稽山。”
隋大业三年(607)改杭州置,治所在钱唐县(今浙江杭州市)。唐武德初改为杭州。天宝元年(742)复为余杭郡。辖境相当今浙江杭州、海宁、余杭、富阳四市及临安县地。乾元元年(758)复称杭州。隋大业三年(
一名象谷水。即今山西太谷县东北嶑峪河。《水经·洞过水注》: 蒋谷水 “出 (晋阳) 县东南蒋溪,……蒋溪又西合涂水,乱流西北入洞过泽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