纳甲城
宋置,属秦州。即今甘肃秦安县。金正隆中升为秦安县。
北宋置,即今甘肃省秦安县。属秦州。金正隆中升为秦安县。
宋置,属秦州。即今甘肃秦安县。金正隆中升为秦安县。
北宋置,即今甘肃省秦安县。属秦州。金正隆中升为秦安县。
1946年8月革命根据地由河南卢氏县和陕西雒南县析置,治所在东川街(今河南卢氏县境)。取两县首字为名。1947年3月撤销。旧县名。豫西解放区设。1946年由河南省卢氏县和陕西省雒南县析置,治今卢氏县东
即黄峒。在今广西大新县西北。《新唐书·西原蛮传》: “又有黄氏,居黄橙洞。”即“黄洞”。
西汉置,属庐江郡。治所在今湖北黄梅县西南。三国吴属蕲春郡。晋属庐江郡,永兴初属寻阳郡。咸和中移治今江西九江市西南。义熙八年(412)废入柴桑县。隋开皇九年(589)复置,属江州。治所在湓口城(今九江市
①隋开皇九年 (589) 改象郡置,属桂州。治所在今广西鹿寨县西南雒容镇南。大业初属始安郡。唐贞观八年 (634) 属柳州,龙朔三年(663)废。乾封二年 (667) 复置,移治今柳州市东北。北宋嘉祐
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桃源县“沅江”条下:“又县南百里有小敷溪,源出县南百余里丫柱山,亦入于沅江。”
又称东土默特。清置,属卓索图盟。旗府驻地在蒙古营(今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西王府)。简称土左旗。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。属呼和浩特市。面积2712平方千米。人口35.1万,有汉、蒙古、回、满、藏等8个民族。
即今青海都兰县西诺木洪河。为柴达木河支流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青海和硕特部西右翼中旗: “牧地跨柴达木河。东至诺木罕河,南至诺木罕木鲁,西至滔赉,北至希勒沿。” “诺木罕”,蒙古语意为 “太平”。
①北宋崇宁元年(1102)置,属诚州。治所即今湖南会同县。二年(1103)改为会同县。②1914年改怀远县置,属广西柳江道。治所在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丹洲镇。1928年直属广西省。1932年迁县治
一名阿鲁浑河。即今蒙古国鄂尔浑河。《清一统志· 喀尔喀》: 鄂尔坤河 “旧名阿鲁浑河。源有二: 一出杭爱山南,名姑洛河。一出鄂尔吉图都兰喀喇山,名乌里雅思他河。东南流百余里,合为一。又东流两山中百里许
蒙古四大汗国之一。成吉思汗二十年(1225) 封第三子窝阔台,都叶密立 (也迷里,今新疆额敏县)。辖地相当今额尔齐斯河上游及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。1229年窝阔台 (太宗) 继汗位后,由其子贵由继承封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