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至元十七年 (1280) 以鹿部置, 属德平路。治所在今四川盐源县境。二十七年 (1290)废。
即今四川合川市东北渭溪镇。清光绪《合州志》 卷4: 渭子溪 “距城一百里”。
西魏改汉广郡置,属荆州。治所在百宁县(今河南南阳市南)。北周废。西魏改汉广郡置,治百宁县(今河南新野县东北)。辖境约当今河南省新野县东北部。属荆州。北周废。
即今安徽郎溪县西南八十里相子岭。明嘉靖 《建平县志》: 峡子岭 “群岭拥辏,为宣城、建平界”。
今山东青州市东康河。《水经· 巨洋水注》: “巨洋水又东北合康浪水。水发 (剧) 县西南山……康浪水北流, 注于巨洋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18引 《三齐记》 云: “宁戚
即沙丘台。在今河北广宗县西北八里大平台。为殷纣所筑。赵迁都邯郸后扩建为行宫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 载:惠文王四年(前295), “主父(武灵王)及王游沙丘,异宫,公子章即以其徒与田不礼作乱,诈以主父令召王
在今甘肃华亭县东北。《资治通鉴》唐大历十年(775)胡三省注:“考异曰:《汾阳家传》:‘九月,吐蕃略潘原西而还。八日,至小石门白草川。十八日,下朝那川。二十三日,至里城营、支磨原,入华亭。’”
即今山东胶南市西北铺上。1948—1953年置胶河县治此。
地区名。从南北朝至唐代,爨部有东西爨之分。依方国瑜《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》,东爨范围约当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、宣威市及其以北的滇东北和贵州西北部。古地区名。南朝时爨部分东西二境,即指东西二爨。唐时
南朝梁置,属巴东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奉节县西南长江南岸安平乡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江水又东,右合阳元水,水出阳口县西南高阳山东。”西魏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