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窦圌山

窦圌山

一名豆��山。 在今四川江油市北五十里武都镇东北。唐杜光庭 《录异记》: “绵州昌明县窦圌山,真人窦子明修道之所也。西接长冈,犹可通车马,东临峭壁,陡绝一隅,自西壁至东峰,石笋如圌。两岸中断,相去百余丈,跻攀绝险,人所不到。其顶有天尊古宫。” 《方舆胜览》 卷54绵州: 窦圌山“在彰明县。李白 《题窦圌山》 诗: 樵夫与耕者,出入画屏中。又 《送窦主簿》 诗: 愿随子明去,炼火烧金丹。窦子明名圌,隐此山,故名”。此山海拔1110米,三峰突立插天,高达百米,峰顶各有庙。东峰有险径可上,西两峰相距20米,有两根铁索桥相通。从桥上往来,被誉为 “飞仙可渡”。三峰足下有始建于唐代的云岩寺。


在四川省江油市北涪江东岸。因山形似圌(圆形米囤),原名圌山。传唐代窦圌真人在此修道成仙,改今名。山上有高约百米的三座石峰鼎立,峰顶均有古庙一座,名东岳、窦真、鲁班。三峰中仅一峰可由险径攀登,由此至其余二峰均赖上下两铁索组成“飞桥”相连。峰下有云岩寺。寺内珍藏道教宋代木雕转轮经藏(飞天藏)一具,工艺精美。

窦 圌 山


猜你喜欢

  • 建宁州

    元至正十八年 (1358) 朱元璋改宜兴州置,治所即今江苏宜兴市。寻复为宜兴州。

  • 西沧州

    ①唐贞观六年(632)以处党项置,为羁縻州,属松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境。八年(634)改为台州。②唐置,为羁縻州,属安化州都督府。当在今甘肃庆阳地区。后废。

  • 太白池

    在今甘肃徽县东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9徽州:太白池“周回数十亩,诸山环绕其旁”。

  • 纳吉堡

    又作纳吉铺。明洪武十四年(1381)置,即今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。二十三年(1390)改为安庄卫。又称纳吉铺。明洪武十四年(1381年)置,即今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。属镇宁府。洪武二十三年设

  • 阖闾洲

    一名阖庐洲。在今江苏南京市北大江中。《晋书·贺循传》: 东晋元帝初,江东草创,盗贼多有,贺循曰: “江中剧地惟有阖庐一处,地势险奥,亡逃所聚,特宜以重兵备戍。” 又 《周光传》: 太宁二年 (324)

  • 凯里

    即今贵州凯里县。明嘉靖七年 (1528) 置凯里安抚司。清康熙四十二年 (1703) 裁。四十五年(1706) 地入清平县。雍正十年 (1732) 设清平县丞驻此,又设凯里营。咸丰时,张秀眉苗民义军据

  • 锯门洞

    在今浙江象山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象山县: 锯门洞 “在县东南三十里。置戍于此,曰锯门隘。其外为锯门洋,亦为海中要地”。

  • 李坪驿

    明置,在今湖北黄州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黄冈县“团风镇”条下:李坪驿“在府北五十里。即蘱草坪也”。

  • 第五桥

    在今陕西长安县 (韦曲镇) 西。唐杜甫《随郑广文游何将军山诗》 曰: “不识南塘路,今知第五桥。”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东。唐杜甫有“不识南塘路,今知第五桥”诗句。

  • 固城仓

    一名固城集。即今河南淮滨县北二十八里固城乡。旧属息县。明置巡司于此。清置汛,有兵戍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