移里迷站
元驿站。在今内蒙古海拉尔市伊敏河上游。元 《析津志》 “天下站名” 吉答 (今黑龙江省龙江附近) 正西第九站。
元驿站。在今内蒙古海拉尔市伊敏河上游。元 《析津志》 “天下站名” 吉答 (今黑龙江省龙江附近) 正西第九站。
即今浙江绍兴县东北三江场。明、清置盐课司于此。
即今上海市南汇县南六灶湾。清光绪《南汇县志》卷1:六灶湾镇在“邑南九里”。
①亦名虞山、吴坂、虞坂、盐坂。中条山支脉。在今山西平陆县东北,跨夏县、平陆界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:河东郡大阳县有吴山。②即首阳山。又名雷首山、历山。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南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舜
即今江西靖安县东二十里仁首乡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1:靖安县东有仁首。
一名长桥。在今江苏吴县东南十五里,跨澹台湖口。桥长一千二百丈。桥洞可通舟楫者五十有二,中间三孔较高,可通行大船。明陈循 《重建宝带桥记略》 云: 唐刺史王仲舒“鬻所束宝带以助工费”。故以为名。又称长桥
明太祖丁酉年 (1357) 改扬州路置,治所在江都县 (今江苏扬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长江以北,宝应以南、仪征以东地。公元1361年改为维扬府。元至正十七年(1357年)朱元璋以扬州府改名,治江都县(
在今甘肃正宁县东北。《晋书·姚苌载记》: 东晋太元十二年 (387),“ (苻) 登冯翊太守兰犊与符师奴离贰,慕容永攻之,犊遣使请救。……遂师次于渥源。师奴率众来距,大战,败之,尽俘其众”。“渥” 乃
在今山西芮城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解州》:“太尉堡在芮城县东南十五里,濒河,本名凤川。唐武德二年,行军总管刘世让讨吕崇茂,屯兵于此,故名。”
宋大理置,属威楚府。在今云南禄丰县东北六十二里仁兴镇古城。元改罗次县。大理后期置,治今云南省禄丰县东北碧城镇。元至元十二年(1275年)改为罗次州,二十四年改为罗次县。
明洪武五年 (1372) 改卧龙番南宁州安抚司置,属贵州卫。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南十五里。正统三年 (1438) 改属贵州宣慰司。后属定番州。清乾隆年间裁。明洪武五年(1372年)改卧龙番南宁州安抚司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