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秦望山

秦望山

①又名秦山、秦皇山。在今上海市金山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松江府华亭县: 秦望山 “相传秦始皇登此山望海,亦曰秦驻山。山南有洞甚深邃; 又有坑,产白垩”。

②在今江苏江阴市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9江阴军: 秦望山在 “县西南二十七里。《旧经》 按,《风土记》: 山在蜀川,秦始皇驱之以塞东海,至此不肯前,登山四顾,因号秦望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5常州府江阴县: 秦望山 “秦始皇尝登此四望,因名。明初遣兵取江阴,张士诚据守此,以拒王师,诸将乘风雨夺其山,进薄城西,遂克之”。

③即今浙江杭州市南将台山。《寰宇记》 卷93引《舆地志》: “始皇东游,登此欲渡会稽,故名。”宋 《淳祐临安志》 卷8引 《两朝国史志》 云: “钱塘有秦望山。《旧图经》 云: 在钱塘县旧治之南一十二里一百步,高一百六十丈,周回一十里一百步……后唐同光中,钱氏于秦望山建上清宫,有巨石二十余株,自然成行,名曰金洞门。” 唐景福二年(893),钱镠新筑罗城,自秦望山由夹城东亘江干,即此。


(1)古山名。(1)在今江苏省江阴市西南。相传秦始皇曾登此山四望,故名。明初张士诚据此以拒朱元璋。(2)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南。唐大顺元年(890年),钱镠筑夹城起于此。(2)今山名。(1)在上海市金山区南部张堰镇境内。高30.5米。相传秦始皇东巡时曾登此山眺望东海,故名。一说有坑产白垩,“垩”与“恶”同音,取反义作白善山。别名秦山、秦驻山。山上有龙游洞、飞来石、翠微峰、仙人洞、试剑石、白龙洞、石马磴、老人峰等古迹,人称“秦山八景”。为沪郊游览胜地。(2)在浙江省杭州市南。相传秦始皇东游登此山,欲渡会稽。五代唐同光中钱氏于山上建上清宫,有巨石二十余,自然成行,名金洞门。有罗刹石在山之东南,横截江涛,五代开平中为潮沙涨没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舰澳

    古水名。在今江苏南京市南。宋 《景定建康志》 卷19: 舰澳 “在南城长干里。水出娄湖,下入秦淮,深丈余,冬春不涸”。并引 《舆地志》 云:“梁武帝所开,在光宅寺东二百五十步,其寺武帝旧宅,帝从城归宅

  • 一作鄁。周武王封纣子武庚于邶,在今河南汤阴县东南三十里邶城村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。”注:“邶以封纣子武庚。”《诗经·邶鄘卫谱》:“自纣城而北谓之邶。”古国名。又作鄁。周武王封殷纣

  • 八关

    ①东汉中平元年(184),灵帝为阻止黄巾军进攻都城洛阳,置八关都尉,驻洛阳西南散关城(今河南宜阳县东北三十里洛水北岸),统函谷、广城、伊阙、大谷、轘辕、旋门、小平津、孟津等八关。②明万历二十二年(15

  • 蔡溪岩

    即今福建仙游县北菜溪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35兴化军 《景物下》: 蔡溪岩 “在兴化县西六十里。陈易隐居之所。易不下山者五十年,崇宁初召,不肯起”。

  • 马村堡

    即今河南清丰县东北二十六里马村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6清丰县“主簿寨堡”条下:“县东北二十里有马村堡。皆有小城,周一里有奇,可以守御。”

  • 至拔州都督府

    唐龙朔元年(661)置, 属安西都督府。治所在俱蜜国褚瑟城(今塔吉克斯坦苏尔哈布河流域,一说在今达尔瓦斯)。8世纪中废。唐龙朔元年(661年)置,治俱密国褚瑟城(今乌兹别克斯坦苏尔汉河流域,一说在今塔

  • 灵池山

    ①亦名灵泉山。在今四川成都市东南,为龙泉山支脉。《宋史·田敏传》:咸平三年(1000),“王均乱西川,从招安使雷有终败贼于灵池山”。即此。②在今广东翁源县东北。《寰宇记》卷159翁源县:灵池山,“池中

  • 白泉陂

    在今湖北崇阳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武昌府二》:白泉陂“宋张詠为县令,偃大木为堰,凿石为渠,引水入圳,灌近郭田。明万历中, 易以石”。

  • 旧城集

    在今安徽利辛县东北三十二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1寿州蒙城县:蒙城县“北魏置蒙县……东魏置蒙郡。后齐废郡。寻复为郡治。隋初郡废,复并县入涡阳。俗谓之旧城”。

  • 安宁城

    ①唐南诏置,属拓东节度。即今云南安宁市。宋大理属善阐府。元改安宁州。②在今云南洱源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7浪穹县:安宁城“在县北。唐天宝八载,嶲州都督何履光以兵定南诏安宁城及五盐井,复立马援铜柱,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