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祁山

祁山

①在今安徽祁门县北,大共水东岸。《寰宇记》卷104祁门县:祁山“在县东北一里。三面石壁,有石室高五丈,阔二十丈,号青萝岩。旁有涌泉,号乳泉,味甘。山西半壁有大石,方圆丈余,坠于溪中,落处有龙骨存焉”。

②在今湖南祁阳县北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祁阳县:祁山“山高峻,远望如城壁, 县因以名”。

③在今甘肃礼县东四十里祁山乡。三国蜀汉时,诸葛亮伐魏,六出祁山,即此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建兴六年(228),“亮身率诸军攻祁山”。九年(231),“亮复出祁山, 以木牛运,粮尽退军,与魏将张郃交战,射杀郃”。


古山名。(1)又称滥口、蓝口。在今河南省安阳县西。东汉建安九年(204年)袁尚败于曹操,退保此。(2)在今甘肃省礼县东。三国时为军事必争之地。山上筑城,极为严固,相传诸葛亮曾六出祁山攻魏,但据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亮仅出兵五次,而出祁山为两次。其地盛产粮食,所谓“若趣祁山,熟麦千顷”(见《三国志·邓艾传》)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厥堌镇

    金置,属彭城县。在今安徽萧县东南三十一里永堌镇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 徐州彭城县: 厥堌镇“元光二年升为永固县”。

  • 三爿沙

    在今上海市崇明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太仓州崇明县“三沙”条记:三爿沙“向为三沙门户。《志》云,三爿沙孤立海中,倭贼从东北大洋而来,必经此沙。南行则苏、松及宁、绍、台、温之界也”。

  • 苍龙岭

    在今陕西华阴市南华山北峰。其地中突旁削,宽仅二尺余,两旁直立,深不见底。清光绪《华岳志》卷6载鄂海《修西岳庙并修山记》:“苍龙岭耸立天际,两傍悬崖万丈,无可倚傍,人过此若从鱼背上行,即韩文公痛哭处也。

  • 东屯

    在今四川奉节县东白帝镇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名胜记》卷21引《舆地纪胜》云:“(夔州)城东有东瀼水,公孙述于水滨垦稻田, 因号东屯。东屯之田,可得百许顷, 稻米为蜀第一。”唐诗人杜甫寓夔州时居此,写了不少咏

  • 纳丹府城

    在今吉林磐石县东南黑石镇境那丹佛勒古城。明于此置驿站。明《辽东志》卷9:开原东陆路至朝鲜后门有“纳丹府城”。清作那丹佛勒城。

  • 沙河集

    ①即今安徽滁州市西北二十里沙河镇。清光绪《滁州志》卷1之3:沙河集“距城二十里”。②一名新集。即今陕西南郑县西新集镇。清乾隆《南郑县志》卷3:西乡有沙河集。

  • 下溠戍

    南梁天监中置,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北唐城镇。《元和志》卷21随州唐城县:“梁于此置下溠戍。后没魏,改为下溠镇。”

  • 石窟河

    即今广东梅县东北石窟河,为梅江支流。《清一统志·嘉应州》:石窟溪“在镇平县西里许。源出福建武平县界,南流经县西,为县巨浸,又南经本州东三十里。一名小溪。又南入梅溪,曰镇平水口”。梅江北岸支流。在广东省

  • 陂西镇

    即今陕西三原县东南四十里陂西乡。清乾隆《三原县志》卷2: 陂西镇“雁坡一乡,居民会集之所,市廛稠密,基址广袤,为邑首镇”。在陕西省三原县东南部。面积30平方千米。人口2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陂西。人口

  • 洪家山

    即今安徽六安市东南之洪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六安州: 洪家山 “在州东南七十里。有寨。四周石崖险峻。宋绍兴中,有洪氏率里民保聚于此”。古山名。在今安徽省六安市东南。南宋绍兴中,有洪氏率乡民筑寨保聚此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