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砚山县

砚山县

1935年改砚山设治区置,直属云南省。治所即今云南砚山县。以西北郊有砚山为名。


在云南省东南部。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。面积 3888 平方千米。人口44.2万。辖4镇、8乡(含4彝族乡)。县人民政府驻江那镇。因县治西北郊有山形如砚,故名。西汉为宛温县地,属柯郡。三国蜀汉两县皆属兴古郡。南朝梁两县均废。唐南诏为僚子部地,属通海都督。宋大理为惠么部(又作维摩部)地,属最宁府。元大德四年(1300年)以惠么部改置维摩州,治今阿猛镇,属广西路。明维摩州徙治维摩,属广西府。清康熙八年(1669年)废维摩州,南部属开化府文山县,北部属广南府宝宁县。1933年置砚山设治局,治今江那镇,1935年改置砚山县。1950年属文山专区。1958年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。1960年撤县并入文山,1962年析出复置。地处滇东南喀斯特山原中部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石灰岩地貌广布。农产稻、玉米、小麦、豆类、薯类、花生、油菜籽、烟草、甘蔗、麻类、桃、李、板栗、柑橘等。为“开化三七”的主产地,享有“三七之乡”的雅称。为省辣椒生产基地县。工业有农机、压缩机、锰铁冶炼、水泥、印刷、副食品加工等。有锰矿。昆罗、平船、砚河、砚广、以炭等公路在县境纵横交错。名胜古迹有浴仙湖风景区、田心清真寺、鲁都克教堂。纪念地有稼依烈士宫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兵墟镇

    清置,属新阳县。即今江苏昆山市东十八里兵希镇。1964年改称兵希。

  • 硖口寨

    ①即今浙江江山市南硖口镇。为浙、闽交通要道。清雍正十二年 (1734) 移衢州府同知驻此。②北宋大观元年 (1107) 置,属武冈军。在今湖南洞口县西。清于此置硖口巡司。③北宋置,属清湘县。在今广西全

  • 金湖

    即今湖北大冶市东与阳新县交界处之大冶湖。《清一统志·武昌府》: 金湖 “在大冶县南半里。湖南为兴国州 (今阳新县) 界。春冬则涸,夏潦盛时, 由��源口入江”。即池潭水库。

  • 高沟

    即今江苏涟水县西北高沟镇。1944年4月,新四军三师十旅主力和七旅一部,在地方武装、民兵的配合下,连克高沟、杨口及周围据点十四处,歼灭日伪军二千二百余人,毙伤从灌云县新安镇、大伊山等地来援的日军一百四

  • 苍梧道

    1914年由郁江道改置,属广西省。治苍梧县(今广西梧州市)。辖境约当今广西武宣、贵港、玉林、博白以东,桂平、平南、藤县、贺县南部(信都)以南地区及广东省怀集县地。1928年废。1914年6月由郁江道改

  • 林金城

    即宁西城。在今青海西宁市西四十里。北宋崇宁三年 (1104) 改名宁西城。在今青海省西宁市西。北宋崇宁三年(1104年)改为宁西城。属西宁州。

  • 凤台县

    ①清雍正六年(1728)置,属泽州府。治所即今山西晋城市。1914年改晋城县。②清雍正十一年(1733)析寿州东北境置,为凤阳府治。治所在寿州(今安徽寿县)城内。同治四年(1865)迁今安徽凤台县。嘉

  • 士汉县

    南齐置,属安定郡。治所在今湖北南漳县境。后废。

  • 东屯

    在今四川奉节县东白帝镇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名胜记》卷21引《舆地纪胜》云:“(夔州)城东有东瀼水,公孙述于水滨垦稻田, 因号东屯。东屯之田,可得百许顷, 稻米为蜀第一。”唐诗人杜甫寓夔州时居此,写了不少咏

  • 弘阳镇

    又作宏阳镇。唐初置,在今北京市延庆县西南三十里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武德六年(623),“高开道所部弘阳、统漠二镇来降”。即此。古镇名。在今北京市延庆县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武德六年(623年),“高开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