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石马镇

石马镇

①北宋置,属仁寿县。在今四川井研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0隆州:石马镇“在仁寿县西南六十五里”。

②在今浙江乐清市东南万岙乡河北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乐清县:石马镇在“县南五里石马山下。嘉靖三十七年倭贼由此登犯,官军御却之”。

③即今福建龙海市驻地石码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海澄县:石马镇“在县(治今海澄镇)北十五里,北达郡城之津要,有兵戍守”。


(1)古镇名。在今浙江省乐清市东南河北村。明嘉靖三十七年(1558年),倭寇由此登陆,明军御却之。(2)今镇名。(1)在江西省永丰县东南部。面积214平方千米。人口3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石马街,人口 3900。唐代建村,旁有一石灰岩溶洞,其状如马,故名。1956年设石马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改乡,1993年改设镇。2001年北坑乡并入。产稻、甘薯、花生、麻类等,森林资源丰富,并产油茶。有陶器、造纸、农机、竹木加工、薯粉丝加工等厂。阳固山电站设境内。毛边纸生产历史悠久,为土纸集散市场。藤中公路经此。(2)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东南部。面积44.6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西石马,人口 5000。因庄南怪石罗列,有一石酷肖马形,故名石马。建国后属黑山区、淄川区所辖,分东石马、西石马两乡。1958年两乡合并成立石马公社,1984年改乡,1992年建镇。镇境内四面环山,南部有石马水库。淄河流经。主产小麦、玉米、大豆、谷子、高粱等。有助剂、铁木家具、食用菌等厂。博莱、博临公路纵贯镇境。古迹有赵执信别墅。五阳山悬崖峭壁间,有古石雕老君堂和志公殿。(3)在广东省兴宁市东部、石壁水库上游。面积107平方千米。人口3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石马圩,人口 2140。因境内石马村有一褐色巨石,形似马,故名。建国后设石马区,后并入龙田区。1952年又分设区,1956年设乡,1958年设石马公社。1978年析出洋门公社,1983年复合设石马区,1987年建镇。属宁江谷地东侧的低山丘陵区。山体侵蚀强烈,水土流失严重。主产稻,并产大豆、花生、薯类等。有农机、铸造、综合化工、酿酒、陶瓷、玻璃等厂。镇区为兴、梅两市县间农贸集市。有公路接平松公路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陈文友、孙中山总统府顾问何天炯故里。(4)在广东省清新县中偏西南部。面积126平方千米。人口2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石马圩,人口 1540。因圩旁有一小石山,形似马,故名。1949年属清远县第五区,1958年属龙马公社。1959年析置石马公社,1986年建镇。地处大罗山山地丘陵区,四面环山,有石马、河洞两片河谷平原。主产稻、花生、木薯。大坑茶、骆坑笋著名。有制瓷、香粉、铁器、五金、砖瓦、瓷土精选、农机等厂。有公路接107国道。(5)在重庆市大足县东南部。面积51平方千米。人口3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马跑场,人口 2010。清宣统二年(1910年)由龙水镇析置马跑乡。1940年石门乡并入,改名石门乡,1958年成立石马公社。1961年析置团结公社。1984年改石马乡,1993年与团结乡合并建石马镇。产稻、小麦、玉米、甘薯。有采煤、五金、机械等厂矿。大铜公路纵贯境内,还有石拾公路。附近有宋代石门山摩崖石刻。(6)在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西北端。面积53平方千米。人口2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石马坝,人口 3000。昔以古道旁有石马四匹而名。1950年为石马乡,1960年为石马公社,1983年复为石马乡。1992年东林乡并入置石马镇。有水泥、面粉等厂。绵江平公路经此。(7)在四川省苍溪县东北部。面积56平方千米。人口1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石马,人口 4000。明末兴场时掘出二石,其形状似马,琢饰场头,故名。1950年设石马乡,1958年为公社,1984年又改乡。1992年石马、白山乡合并置石马镇。1994年白山乡析出。省、市白蜡生产基地。产蚕茧、蜡虫、晒烟。有食品加工、酿酒、农机修理等厂。苍巴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梌山嶂

    即稌山嶂。在今福建永定县北八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汀州府》 作 “梌山嶂”。

  • 高平苑

    在今福建将乐县西南六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00南剑州将乐县: “萧子开 《建安记》 云,越王猎于将乐野宫高平苑,为越王校猎之所,大夫将军校猎谓之大夫校,兵士校猎谓之子校,故将乐有大夫校、子校二村。后汉此

  • 洛好镇

    在今广西柳城县西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柳城县: “西有洛好镇巡检司。”

  • 黑竹关

    即今四川名山县东北黑竹乡。《清一统志·雅州府二》: 黑竹关 “在名山县东六十里,与邛州接界”。

  • 芦花

    即今四川黑水县。芦花为藏语“落夸”的谐音,意为“倾斜”。1935年《川西边事辑览》附图有“芦花”。1952年置芦花行政委员会,1954年为黑水县驻地。

  • 抱岁

    在今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西南乐罗镇。旧属崖州,明置巡司于此。村名。在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西南部。属九所镇。人口 4300。原系黎族村庄。1427年福建汉人迁此居住。产稻、甘蔗、花生。三(亚)八(所)铁

  • 建州左卫

    明永乐三年 (1405) 析建州卫置,属辽东都司。初在朝鲜吾都里 (今图们江南岸朝鲜会宁),九年徙开元路 (今黑龙江省东宁县大城子古城),二十一年复归旧地。宣德、正统间举众西迁至今吉林省浑江和辽宁省苏

  • 臧氏台 (臺)

    在今山东寿光市西三十里。《左传》: 襄公二十三年 (前550),“臧纥致防而奔齐”。卒葬于此,因名。《水经·淄水注》: “浊水又北径臧氏台西,又北径益城西。” 元于钦 《齐乘》 卷5: 臧台 “旧有宋

  • 猛猛

    即今云南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。明、清时与猛缅、猛撒合称 “三猛”,设土巡检司,属孟缅长官司。明谢肇淛 《滇略》 卷9: “州境有三猛蛮,即猛缅、猛猛、猛撒也。猛猛最强,部落万人,时与二猛为难

  • 茅沟寨

    一作毛狗寨。即今湖南保靖县西南五十八里毛沟镇。洪宪元年 (1916) 《最新大中华帝国道县形势全图》: 保靖县西南有茅沟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