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盂山
在今安徽黟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黟县:石盂山在“县西北十余里。高五百仞,袤三十里。中有巨石如盂,泉出不竭。南连碧山”。
在今安徽黟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黟县:石盂山在“县西北十余里。高五百仞,袤三十里。中有巨石如盂,泉出不竭。南连碧山”。
即今安徽长丰县西南吴山镇。清乾隆《寿州志》卷1:吴山庙“离城一百三十里”。
即今吉林农安县西伏龙泉镇。道通长岭县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6:农安县西“一百一十里伏龙泉屯”。
在今陕西大荔县西南洛水上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宋元嘉二十二年 (445),拓拔焘攻盖吴,“南如汾阴济河,至洛水桥”。即此。在今陕西省大荔县南洛水上。北魏太平真君七年(446年),攻卢水胡盖吴,自汾阴济
秦置,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敖山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 “筑甬道属之河,以取敖仓粟。” 又,《鲸布列传》: 布 “据敖庾之粟”。《索隐》: “案 《太康地记》 云: 秦建敖仓于成皋。”秦置,在今河南省荥阳
在今湖北枣阳市东南四十六里。清有把总驻防。
在今四川重庆市东南。清乾隆《巴县志》卷1:石油溪“有石井现出油,可取供灯火”。
在今山西寿阳县东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西晋永嘉六年(312),拓跋猗卢击败刘曜。“猗卢因大猎寿阳山”。胡三省注:“寿阳山,在乐平寿阳县。”古山名。又称方山或神福山。在今山西省寿阳县东北。西晋永嘉六年(31
在今河北平山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4平山县: 淴淴水在 “县西北百二十里,自半山涌出,达于平地,灌田数十顷。又有淴淴水口,正德二年建城,置戍于此”。
①一名龙山。在今湖南湘潭县西南百里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63长沙府: 隐山 “山顶有龙湫,山下有池,世传龙神所居,故一名龙王山。唐开元中,有僧人,见茅庵老僧出,问难久之。明日,老僧火其庵遁去。留诗石壁云:
东魏武定二年 (544) 置,为伊阳郡治。治所在伏流城 (今河南嵩县东北二十四里陆浑村)。西魏属河南郡。隋开皇初改为伏流县。古县名。东魏置,治今河南省嵩县东北。属伊川郡。隋开皇初改名伏流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