盱眙郡
①东晋义熙七年 (411) 置,属南兖州。治所在盱眙县 (今江苏盱眙县东北五里都梁山东北麓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盱眙县地。南朝宋曾为南兖州治。南齐为北兖州治。陈为北谯州治。隋开皇初废。
②北魏孝昌三年 (527) 置,属东徐州。治所在下相县 (今江苏宿迁市西南古城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宿迁、睢宁等市县地。东魏武定八年 (550) 改为临清郡。
东晋义熙七年(411年)置,治今江苏省盱眙县东北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盱眙县一带。隋开皇初废。
①东晋义熙七年 (411) 置,属南兖州。治所在盱眙县 (今江苏盱眙县东北五里都梁山东北麓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盱眙县地。南朝宋曾为南兖州治。南齐为北兖州治。陈为北谯州治。隋开皇初废。
②北魏孝昌三年 (527) 置,属东徐州。治所在下相县 (今江苏宿迁市西南古城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宿迁、睢宁等市县地。东魏武定八年 (550) 改为临清郡。
东晋义熙七年(411年)置,治今江苏省盱眙县东北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盱眙县一带。隋开皇初废。
西晋改范阳郡置,属幽州。治所在涿县(今河北涿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内长城以东、永清以西、容城以北和北京市房山区以南地区。北魏复改为范阳郡。西晋泰始元年(265年)改范阳郡置,治涿县(今河北涿州市)。辖
在今江苏兴化市南三十里老阁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大顺二年 (890) 汴将庞师古引兵深入淮南,“与孙儒战于陵亭”。即今江苏省兴化市南老阁。唐大顺元年(890年),朱全忠将庞师古与孙儒战于陵亭,即此。北宋
在今江苏南京市东紫金山南麓定林寺前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9:“应潮井在蒋山头陁山顶第一峰佛殿后。《蒋山塔记》云:‘梁大同元年后閤舍人石兴造山顶第一峰佛殿,殿后有一井,其泉与江潮盈缩增减相应。’《酉阳杂
北宋置,属闽县。即今福建福州市东南闽安。地当海水潮汐与马江相汇处,为省城福州的门户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9福州闽县有闽安镇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 置巡司于此。嘉靖中,倭寇突犯闽安,参将尹凤击败之;
一作绥安堡。明置,属宁夏中卫。即今宁夏中宁县治。1933年于此置中宁县。
在今河南宜阳县西。《水经·甘水》:“甘水出宏农宜阳县鹿蹄山。”郦道元注:“水之所导发于山曲之中,故世人目其为甘掌焉。”
辽置,即今北京市朝阳区望京。为使臣宿息之所。北宋大中祥符元年(1008)路振使辽,经孙侯馆。即此。后改名望京馆。辽置,即今北京市朝阳区望京。为使臣宿息之所。北宋大中祥符元年(1008年)路振使辽,经孙
在今甘肃泾川县东十里。明于此置巡司。清改为堡。《清一统志· 泾州一》: 金家凹堡,“俗呼圪塔关。明置巡司,后废。有城周一里有奇”。
唐置羁縻州,属邕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广西德保县东南。北宋属邕州右江道。元废。
唐开元后置羁縻州,属雅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康定县境。《寰宇记》卷77雅州:“吐蕃国师马定德并笼官马德唐等部落在欠马州安置。”即此。北宋属雅州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