益都府
金改青州置,为山东东路治。治所在益都县 (今山东青州市)。辖境包括今山东青州、临朐、寿光、广饶、博兴等市县及淄博市的临淄附近地。元改为益都路。
金改青州置,治益都县(今山东青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省博兴、广饶、东营、寿光、青州、临朐等市县地及淄博市东北部。元改置益都路。
金改青州置,为山东东路治。治所在益都县 (今山东青州市)。辖境包括今山东青州、临朐、寿光、广饶、博兴等市县及淄博市的临淄附近地。元改为益都路。
金改青州置,治益都县(今山东青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省博兴、广饶、东营、寿光、青州、临朐等市县地及淄博市东北部。元改置益都路。
蒙古改南甸路置,元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在今云南梁河县东北囊宋。辖境相当今云南梁河县地。明初为南甸宣抚司。蒙古置南甸路,后改为南甸军民府。属云南行省。治今云南省梁河县东北曩宋。辖境在今云南省梁河县一带。明初
一名长渠。 自今湖北南漳县东引蛮河北源,东至今宜城市南会木里沟入汉江。相传为战国时秦将白起攻楚时所修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“昔白起攻楚引西山长谷水,即是水也。旧堨去城百许里,水从城西灌城,东入注为渊,今
在今天津市蓟县西北二十五里盘山中。清《日下旧闻考》卷116引《盘山志》:“古中盘在紫盖、莲花、毗卢三峰之间,相传宝积住静处。”
在今湖南岳阳市北七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岳州府巴陵县:七里山,“宋岳飞讨杨么,屯兵于此”。
在今浙江泰顺县东洪口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泰顺县: 罗阳第一关 “在县东四十里,当洪水、东渡之西,道出瑞安……水陆往来,多出于此”。在今浙江省泰顺县东洪口。明属泰顺县。为水陆往来之交通要道。清废。
①唐置,属雅州。在今四川天全县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雅州有和川镇。五代后蜀于此置碉门安抚司。宋置碉门砦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47雅州:碉门砦,“ 《皇朝郡县志》 云: 荣经县之和川镇,即今之碉门砦也”
在今浙江淳安县 (排岭镇) 西南百余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0遂安县: 高乔山 “近开化县界。层峰叠嶂,溪谷迂回,正德八年流寇由开化马金岭突犯,尝筑寨于此,以遏其冲”。
在今广西桂平县西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8桂平县: 靖宁镇,“成化初,议改置靖宁乡巡检司于献俘滩,即此处”。
即今广东广宁县南之宾亨河,为绥江支流。《舆地经胜》 卷96肇庆府: 滑水,“ 《图经》云: 在四会县西南二百五十里。源出康州悦城界,合新招之水,注于江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广宁县:新招水 “在县西
又作徒门水。即今吉林东南中朝界河图门江。源出长白山南麓,东北折东南流,入日本海。《金史·留可传》: “留可,统门、浑蠢水合流之地乌古论部人……,世祖降附诸部亦皆有离心,惟乌延部斜勤勃堇及统门水温迪痕部